当前位置:读零零>>张作霖全传> 第21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3)(2 / 3)

交涉各省代表,文的武的,我…样也应付不来,我一天也干不了。我这时才来,我把家都安置好了,你往大连,我跟你往大连,你到哪里,我到哪里!”吴俊升的一席话把张作霖说乐了,说:“他们怎么不来?”吴说:“大帅生气,谁敢来,打电报叫他们来,他们就来了,大家捧柴火焰高,咱们还是干哪!”张作霖对吴俊升在他危难中,仍然忠于他心里很感激,从此,对吴俊升更加敬重。

5月30日,张作霖返回奉天。6月上旬,杨宇霆策动奉天省议会和吉、黑两省的代表会议,推选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司令,孙烈臣、吴俊升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

从6月8日到13日,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带又发生战斗。张作霖为防止直军出关追击,派孙烈臣为前敌总司令,由第三、十一两个混成混旅及由前方搜集的残余部队约三万余人,编为第一路军,委张学良为司令;由第一师及收编的部队约二万余人,编为第二路军,委李景林为司令,这两路军布置在山海关一带。当奉军配置就绪时,由王承斌率领的直军约七、八万人追击到山海关。两军又发生战斗,互有胜负。13日,奉天的各国领事联合向张作霖提出警告,认为榆关战事,影响国际列车的安全。张作霖接受各国领事的警告,由英国传教士德康脱尔·扬克,奉天青年会干事,美国传教士普赖德为中间人进行停战调停,直奉双方同意停战。

6月18日,直军全权代表王承斌、彭寿宰,奉军全权代表孙烈臣、张学良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克尔富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和约。

第一次直奉战争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次大规模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军阀之间的争夺权力和争夺地盘的战争。吴佩孚奉行武力统一政策,把奉系当做他武力统一的主要障碍,而张作霖也把吴佩孚当做他扩张势力的阻力,因此,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奉军伤亡了万余人,被俘4万余人,军费损失3000余万元。直军所以能打赢这场战争,除了吴佩孚的指挥才能外,主要是破坏了反直联盟,冯玉祥及时解决赵惆的亲奉势力,稳定了后方,张锡元的中央第四旅在直军疲惫不堪的时候,西出潼关,赶赴前线,投入战争,为直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曹锟为报答客军的支援,张锡元被提升为察哈尔都统。

奉军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一、张作霖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在吴佩孚速战速决的战略面前,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张为争夺地盘、争权势是决心要和吴佩孚争个高低,但是在反直联盟瓦解、面临孤军作战的不利情况下,想暂时推迟战争。而吴佩孚步步紧逼,猛攻梁内阁,联合六省督军通电宣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避其锋芒,以柔克刚,而张作霖没有识破吴的战略意图,被吴的宣传战所激怒,而仓促应战,上了吴的圈套。

二、张作霖的反直联盟被吴佩孚所瓦解。本来奉系与孙中山、段祺瑞三角同盟已初步形成。但直奉战争前夕,由于吴佩孚勾结陈炯明发动叛乱,使孙中山无力进行北伐。皖系与奉系关系虽有改善,但是不肯出力。河南督军赵惆是亲奉的,直奉战争一开始,就被冯玉祥部队监视起来,赵倜不敢行动。湖北督军王占元与张作霖关系很好,被吴发觉,把王撵下台。安徽督军张文生是辫帅张勋的部下,也是亲奉的,但是他孤掌难鸣,不敢行动。张作霖也积极做分化曹吴的工作,曹也确实不想和亲家翻脸,但是出于直系的利益,还是部下亲,吴佩孚要打,曹只好支持,分化工作也没有产生效果,因此,形成奉系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

三、张作霖在挑选主要将领上考虑不周。张作相、张景惠虽然是他的老班底,忠诚可靠,但是这两个人在直奉战争问题上都是主和派,他们同吴佩孚作战缺乏信心,而张偏偏要这两个人担任东、西两路司令,特别是张景惠,在直奉合作期间,同曹吴关系相处很好,不想和直系作战。4月28日,直军已经发动进攻,张景惠还未到前线。第十六师是冯国璋部队改编的,原是直系,这个部队和直军打仗,反戈是预料到的。王永江在1922年给杨宇霆的信中说:“西路之十六师不可靠原在意料中”,张作霖把第十六师摆在前线是个失误,导致全局溃败。

四、奉军在装备、数量上都超过直军,但是在作战经验和官兵素质上比不上直军,直军在衡阳战役、直皖战争都积累了正规作战经验,官兵英勇善战。而奉军则没有正规作战的经验,大规模作战这是第一次,无论是战略部署、作战指挥都跟不上局势的发展。在官兵素质上,奉军军事训练十分薄弱,纪律不好,如团长齐大有在作战时,向上级呼吁军情紧急,张作相派参谋前往督饬,齐在阵地上正在吸鸦片。奉军下级军官,缺乏军事知识,生活优越,经不起敌人的强大攻势,战事不利就纷纷退却,这样的部队是难于打胜仗的。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而结束,但是奉系军事实力没有被消灭,直奉危机进一步加剧,还有更激烈的较量。

脱胎换骨的大整顿

直奉战争中奉军的失败是惨重的:派往前线的十余万部众中,第1师和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