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张作霖全传> 第19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1)(3 / 3)

行谈判。中方认为,日本应依照《九国公约》的规定,将胶济铁路修筑权无条件归还中国,但日方却倚仗其强大的武力后盾,主张中方应向日本借款赎回胶济铁路修筑权。

梁士诒的这种举动,以他亲日派的身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卖国行径,因此顷刻激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对。直系首领们紧紧抓住这一把柄,向梁士诒内阁发动了猛烈攻击。

吴佩孚在1922年1月5日发出的通电中,对梁士诒的卖国媚外行径大张挞伐。他说:“举历任内阁所不忍为不敢为者,今梁士诒乃悍然为之,举囊者经年累月人民之所呼吁,与会代表之所争持者,咸视为儿戏。牺牲国脉,断送路权,何厚于外人,何仇于祖国,纵梁士诒勾援结党,卖国媚外,甘为李完用、张邦昌而弗恤,我全国父老昆弟,亦断不忍坐视宗邦沦入异族,祛害除奸,义无反顾。”此后的几天中,他又接连向全国发出了几份通电,其言辞之激烈、尖酸比上述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带动下,直系的各省督军也纷纷发表通电,痛斥梁士诒,声援吴佩孚。

吴佩孚们的舆论攻势,打在梁士诒的身上,但却痛在张作霖的心里。张作霖非常清楚,吴佩孚们痛骂梁士诒,其矛头其实就是对准自己的。他不可能袖手旁观,置若罔闻。他亲自出面致电北京政府,为梁士诒进行了极为苍白无力的辩解。虽然他也很清楚梁士诒的行为触犯了众怒,但他还是希望借助自己的势力将这股反梁飓风压一压。

但张作霖这回却打错了算盘!

他不出面还好,起码吴佩孚们不会拿到攻击他的由头;而他一出面,反梁的矛头立刻调向了他。吴佩孚发表通电指出:“如有敢以梁士诒借日款及共管铁路为是者,即其人既甘为梁士诒之主谋,即为全国之公敌。凡我国人,共当弃之!”

“梁士诒之主谋”、“全国之公敌”,这不是指张作霖又是指谁呢?吴佩孚还慷慨激昂地表示:“为民请命,甘效前驱!”

看来,吴佩孚已将他的矛头戳到了张作霖的眼骨眉心之上。

一场血腥的拼杀已在所难免!

反直三角同盟

北京各界联合会、各省区自治联合会等四十多个团体,联合通电宣布梁士诒十大罪状。而且湖北督军萧耀南在吴佩孚的授意下。召集部下高级军官的紧急会议,商议驱逐梁士诒以及由湘鄂直接北上的问题。看到这种情况,大总统徐世昌坐不住了;他便向梁士诒示意,应该寻机下台了。梁士诒还寄希望于张作霖的支持,不肯立即辞职,愿意先请假暂避锋芒。1月23日,梁士诒托病请假去了天津。

1月25日,徐世昌总统宣布梁士诒因身体健康原因暂时不能主持内阁工作,由外交总长颜惠庆暂时兼任国务总理一职。

吴佩孚没用一兵一卒,仅用连续几天的讨伐电报,终于使梁士诒放弃了抵抗的勇气,躲到了天津,张作霖支持的梁内阁和交通系又遭到沉重打击。

张作霖对此十分恼怒,他在1月30日,直接发电报给徐世昌说:“愿钧座采纳卢督(永祥)所陈‘卖国在所必诛,爱国必以其道’二语,不致令以‘为国除奸’为名者,反为巧宦生机会。愿钧座整饬纲纪,使天下有真公理。要是是非不分,则作霖必随贤哲之后,为民请命。”

这封电报到了徐世昌的手里,徐世昌看完就知道张作霖的心思,那就是:吴佩孚干涉内政是一种破坏纲纪的行为,如果徐世昌对此不加以制裁,他就要联合其他力量代表北京政府加以制裁。

梁士诒也趁机在天津掀风作浪,煽动张作霖赶紧对直系用兵。于是从1月底到2月中旬,张作霖不断扬言要用武力对付直系。直奉两系的矛盾,已尖锐到了极点。

对于吴佩孚的挑战,张作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广泛建立反直联盟,不敢单独出兵作战。他希望其他力量先打头阵,把直系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后,由奉系出兵,以举手之劳获得决定性胜利。

张作霖先了解日本人对他的态度。1月8日,他派自己的顾问町野中佐向驻华日公使小幡转达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和吴合作意向。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暂时静观形势,等吴积极行动,自己消极防卫;二是我全然积极行动。日本政府意见如何?”

日本政府最终决定不支持张作霖。1月19日,内田外相在密电中说:“如援张,日本则冒很大风险。提供武器之事,不会不在外部泄露,如此事泄露,日本不仅召来张的政敌,而且召来中国国民和世界舆论的非难和反对,影响我国外交立场。英美方面为对抗日本对张的援助,而援助吴佩孚,进而出现日本对英美的对抗,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吗?”

因此,张作霖并没有得到日本人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