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杜月笙全传> 第59章 血雨腥风,巨魔也有殒灭日(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血雨腥风,巨魔也有殒灭日(5)(2 / 4)

孤独感。

杜月笙深知,像他这样孤身一人,寄居重庆,无权无势,能保护自己并打开局面的,除了钱别无它物。即使是教父,缺少了钱财,也就如同山没有了水,就失去了灵秀。为了保持自己的神通,杜月笙至渝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四川财阀刘航琛借钱。

刘航琛,是杜月笙在两年前有意结交的一位四川豪富。

刘家是四川泸州人氏,祖上经营药材发家,富甲一方。刘航琛年轻时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在冯玉祥处当幕僚,后回到家乡,做了四川善后督办刘湘的财务处长。

在任职期间,刘航琛假公济私、刻意经营,大规模地开设工厂、银行,至抗战前夕,已成为“四川第一巨富”,其董事长头衔加起来比老杜的还多一倍以上。

1938年,刘湘病死汉口,与刘航琛有宿怨的军阀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上马就任第一天就发令通缉刘航琛,谓拿获后“就地正法”。刘见四川无法存身,只得避逃河内,准备再下南洋,流亡海外。

杜月笙知道此事后,即刻派人专程赶赴河内,把落难中的刘航琛接到香港自己的住处,天天山珍海味款待,又用种种方法,百般疏解刘的愁结,同时暗令陆京士,在重庆方面上上下下一一打点,又央孔祥熙出面,到王缵绪那边设法“说开”。

有了孔祥熙的面子,王缵绪再有怒气也无法发泄,只得勉勉强强一笑了之。

这样,刘航琛在杜月笙的帮助下终于重返四川。

对杜月笙的感激之情,刘航琛无法溢于言表。

有了上述这层关系,在杜月笙抵渝的次日,刘航琛就登门拜访,二话不说,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空白支票簿递给杜,并说:“杜兄,要用钱只管取,150万元以内,我的银行会当即照付,150万以上,请事先打个招呼,三天内保证调齐。”

有此襄助,杜月笙身手顿时活络起来,他先从刘的银行中贷来150万元,作为资本,又在林森路物色了一处房子。

12月8日,杜月笙正式宣布“中华信托公司”成立开张,重庆各界多有与会贺者,戴笠也跑来捧场。杜月笙自任公司董事长,以同来的二名随员、自己在实业方面的两位智囊杨管北、骆清华分任公司正、副总经理。

杜月笙开始在重庆建立了一个立足点,由于权倾一时的戴笠经常光顾,“中华信托公司”的业务进展顺利,杜的地位亦渐趋稳定。

一个多月后,姚玉兰、杜维藩等辗转千里,来到重庆,家口多了,原有的房子便显狭窄。

不久,由钱新之出面,用交通银行的资金,给杜月笙在重庆南岸的汪山造了一幢别墅,于是,杜月笙举家搬到了汪山居住。

四川省周围峰峦迭嶂,天险自成,古人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喻,成了阻隔日军的天然屏障。抗战军兴,举国富豪纷纷内迁,在这世外桃源之地,天府混成之国,筑起了一个个醉生梦死的香巢,前线吃紧,雾都重庆却是一片歌舞升平。自中日正面战场相对稳定之后,汇聚重庆的达官贵人、地方绅耆更是玩得昏天黑地。

这种社会环境,无疑又是杜月笙大显身手的良好场所,他又展开“教父”的绝技,在烟赌两业中结交“名流”、拉人缘、打天下。

杜月笙首先注意的是烟,以尽快获得大量的钱。

据范绍增回忆,杜月笙和戴笠合作开办了“港济公司”,包办了国民党辖区内的鸦片买卖,自接受定货后,杜月笙就已联络好了销烟的渠道。戴笠方面,也早已将大宗烟土准备好,只等打通最后一道关口了。

当时,在蒋管区内走私贩毒,戴笠可以为所欲为,但出口大宗毒品,必须要有财政部发的证明才能通行。由于戴笠和孔祥熙的关系一直不好,所以戴笠就一直没能弄到这张护照。

杜月笙得知中间关节后,即把老友范绍增请来,范在四川的财富、产业仅次于刘航琛,当时朝天码头一带的十里长街,十分之六七的房产皆为范绍增所有。

南京政府迁到重庆后,范绍增即将坐落在国府路上最豪华的一幢别墅“范庄”借给了孔祥熙,所以孔、范私交一直很好。

有此关系,杜月笙遂决定借范之手推开孔祥熙的大门。杜把贩烟遇到的麻烦告诉了范绍增,同时掏出一张500万元的巨额支票请范送给孔祥熙(按当时的币值,黄金才几百元1两)。范到了孔府上,几句寒暄之后,范便把支票塞给了孔祥熙。

范绍增后来回忆说,当时孔祥熙接讨支票看了一眼,笑逐颜开,连说“太多了,太多了”,一边把支票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范绍增见此事已成,就立即告辞。

杜月笙得到范的回报后,马上拿起电话,通知戴笠准备启程。

第二天,果然孔祥熙签发的财政部准许这批烟土运发的护照送到了戴笠手中。戴笠特地派了一个排武装特务,押送几十辆卡车的烟土,安全送到了广西中越边境的镇南关交货。

据范绍增回忆:“我经手一下,也分到了100万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