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杜月笙全传> 第54章 黑道自有黑道难,风流也有风流债(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黑道自有黑道难,风流也有风流债(12)(2 / 3)

飞机抵达衡阳上空时,人们巴不得一掠而过,可是梅乐斯却节外生枝,嘱咐飞行员在上空盘旋三匝,以便高空摄影。这一来急得老杜浑身冷汗。飞机飞到福建长汀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已接到蒋介石电令,派自己的座车,送他们到淳安。这已是7月中旬了。

当杜月笙、戴笠和梅乐斯到达淳安时,陆京士早已恭候着了。淳安位于新安江的北岸,如今已埋在新安江水库下边,成了泽国——如今旅游胜地千岛湖即是。那时,却是山明水秀的小山城。

城里上海货充斥,几十家铺子,多半是旅馆、饭店、茶楼、酒肆,市面繁盛,看不出战争的痕迹。时人称为“小上海”。城区住宅,依然鸡犬相闻,几处庙宇和别墅式建筑,高阁临水,鸟语花香。富春江里的轻舟、竹筏,可通杭州。

杜月笙早在两年前,便在此处设立通济公司的分公司,是国统区与沦陷区的日伪之间物资交流的一个点。杜与戴经营的忠义救国军总部就设在这儿。有座“西庙”坐落在市梢头,宇舍深邃,气势巍峨,点缀花木,可谓清静深幽。现在做了杜月笙的“行宫”。

盛夏的淳安,虽然不及重庆的闷热,可也不风凉,特别是白天,郁闷异常。

到淳安的当天晚上,杜月笙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脱下不合身的中山装,换成白纺绸长衫,纸扇轻摇,香烟横斜,又恢复上海文明大亨的派头了。他坐在后院的一把太师椅上,召来了心腹陆京士。

“京士,还得辛苦侬跑一趟上海。”

“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陆京士也想表现一下。

杜月笙撮起嘴唇吹了吹香烟灰,喝了口香茗,而后低声地吩咐:到上海后,把青帮兄弟与恒社社员及一些勇悍的无业游民招收起来,用车子送到安徽屯溪集训,准备作为返沪时的骨干部队。

“我什么时候动身?”陆京士觉出事情的分量不轻。

“愈快愈好!明早走,来事体?”杜月笙关照着。

“没问题。请先生放心,一定办好!”陆京士躬身走了出去。

陆京士走了,杜月笙又差顾嘉棠到淳安城内,把“通济公司”淳安分公司职员潘东初找来。杜月笙也让潘连夜动身去上海,邀请徐采丞到淳安西庙来。

那徐采丞是杜月笙留沪的商业方面的代表。他的公开身分是上海“民华公司”常务董事,与杜月笙的总公司设在重庆的“通济公司”有商务往来。

而这个“民华公司”又是日本特务机构“松”机关支持的。所以说,这个徐采丞是勾通国民党、日本特务、汪伪政权的“三K”人物。

杜月笙布置完了这两项工作后,已是夜深人静、明月朗照时刻。他从太师椅上起来,两手高举着,伸了伸懒腰,便在小院里踌躇满志地踱起方步来。

他一边布置筹划着“衣锦还乡”的事,一边憧憬着自己重新踏上昔日的十里洋场时,受人夹道欢迎,万人空巷的动人情景。“上海有条朱葆三路,也有一条虞洽卿路,胜利之后,肯定会有杜月笙路。”他在月下顾影自思,想入非非。

“不,叫杜镛路好,或者叫月笙路吧!”他躺到院子边桂花树下的一张竹榻上,沐浴在习习山风里,双眼望着深邃的星空,想着,“路名还在其次,市长这把交椅,老蒋总要提拔我吧……”

杜月笙心里迷着上海市市长,在行为与言语间时时流露出来。亲信顾嘉棠自然最先猜到这个心思,便到处放风:老蒋已口头委任了杜先生为上海市长。再加上陆京士与潘冬初回到上海的一番活动宣传,杜月笙内定为胜利后第一任上海市长的消息不胫而走。

于是汉奸头子陈公博也派了代表到淳安去见杜,讨讨他的口风,为自己谋条后路;京、沪、杭的青帮同门也派人与杜联系;上海的一些大老板也赶快找门路去淳安见杜,为他补上股东名义,免得财产没收查封……一时间,这小小的山城变成了经济、军事、政治要地。

杜月笙也俨然市长派头,会见各方,对于上门请示的各种问题,指示着,答应着,还要拍电报给蒋介石,建议蒋对落水人员如何做宽大处理。甚至还仿效英国工党的影子内阁,在上海市政府的人事方面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

在这山城等待还乡的日子里,杜大亨与其弟子们是耐不得寂寞的。随从中学医出身的庞京周是个著名的吃客。这会儿到淳安不大工夫,便打听到一个去处,请杜月笙与随从们去光顾。

在半山腰里有两间东倒西歪的瓦房。才人门,便有阵阵奇异的肉香袭来。抬头一瞧,屋子当中生着一只炭火圆炉,巨大无比。炉子四周架着铁柱,一串串鲜肉串在铁叉上,迎着炉火烧烤,发出吱吱声响,飘来缕缕肉香,诱得人直流口水。

炉边有张白木条桌,摆满了各种肉类。庞京周以行家的口吻向主子逐一介绍:“这是野猪扒,那是雉鸡肉,嗨,还有鹿肉和麂肉哩,难得难得!杜先生,今个我们要尝个遍。”

杜月笙这时也兴趣盎然:“这一回,我是要开开‘土’荤了。”

“老板,每样都来一大盘,”庞京周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