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通常要到九十点钟起床,匆匆梳洗,便赶到三鑫公司去转一转,然后开始见客、拜客、饭局和赌局,有时深夜两三点钟回家,有时整夜不归。
此时,杜月笙的姑母万老太太,在乡下听说他发大了,便不辞辛苦,迈着一双小脚跋涉进法租界,她找到杜月笙,开口便说:
“现在你有了这么大的场面,可以帮帮穷亲戚了。墨林在十六铺做铜匠,工钱少,生活苦,你帮个忙,把他安插到三鑫公司去,也好多赚两个钱,将来好成家立业。”
杜月笙考虑了一下,说:
“你叫他到我这里来,先在我这里打打杂,三鑫公司那边,我先给他挂个名。”
万老太太一听,满心欢喜,亲自去十六铺把万墨林叫了来。
杜月笙见到万墨林,表现得很亲切。这位表弟今年19岁了,头大,个子高,衣着朴素,在上海城里住了近10年,还是一副乡下孩子的老实相。
杜月笙心想,要让他成为一个贴身的跟班,恐怕还得经过一番磨练。他沉吟半晌,说:
“你跟我来。”
万墨林诚惶诚恐,跟杜月笙上了楼。他们来到一间卧室,只见四周垂帘垂幔,美轮美奂,靠里面的一张贵妃榻上,躺着一位丰腴的少奶奶,正在吞云吐雾。
“他叫万墨林。”
杜月笙把万墨林带到榻前,介绍给沈月英说:“他是我高桥乡下的表弟,我叫他来服侍你怎么样?”
沈月英看了看土头上脑的万墨林,说:
“很好。”
因为原先替沈月英烧烟泡的华巧生,经常有事外去,她常常抓不到他的人影。她觉得,土头土脑的万墨林正好专门供她使唤。
杜月笙留下了万墨林,下楼去送姑妈。万老太太觉得,杜月笙二话没说收用了万墨林,是很看重他的老面子的,很高兴地走了。
万墨林外表土头土脑,头脑却十分好使。他事事留心,样样都暗中学习。不久,他就能烧出一手好烟泡,很讨沈月英的欢喜。
为了试试万墨林是否诚实可靠,沈月英有一次耍了个小花招。他叫万墨林去拎开水,在他走后把一张5元的钞票悄悄地放在了楼梯口。不一会儿,万墨林拎了一壶开水回来,还没进门,就高声叫道:
“这张5块钱是谁的?”
万墨林中气足,嗓门高,用力一叫,吓了沈月英一跳。她忍不住笑起来,说:
“别叫了,拾起来给我吧!”
从此,沈月英常在杜月笙面前,称赞万墨林老实、规矩。
杜月笙对他很快建立起了信任感。以后的日子,万墨林也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由跟班升至总管。
不久,黄金荣一家搬到了钩培里。杜月笙等人也从同孚里搬出,迁入金福里。这里的房子也是黄金荣买下用来出租的,他每月只收杜月笙四五块钱,算是意思意思。一起开公司赚大钱的“小八股党”和其他人也都纷纷在八仙桥一带买房租屋,成家立业。
自从张啸林参加了黄、杜集团后,三鑫公司的触须,开始伸向官场和军界。
1921年前后,全国各地的军阀、政要,只要是有些气候的,没有不在上海设有代表处或办事处的。
这些人来到上海后,都纷纷去拜访黄金荣、杜月笙,他们都是代表各地的军阀和政治巨头的,手中十分有钱,杜月笙常常设赌局和他们大战,每每能赢不少钱。
袁克文就曾把几十万元的巨资输给杜月笙他们。
袁克文,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是袁世凯的次子。他不愿做宫,却喜欢在江湖上散混。当时,他见青帮遍布天下,人多势众,便从北京跑到山西,在一位“礼”字辈前辈的坟前摆上供品,磕一串响头,摇身一变成为“大”字辈人物。由于他的老爷子是国家总统,也就没人和他顶真,大家顺水推舟,默许了他这“大”字辈。
当时,全中国的“大”字辈也没有多少人。
袁克文知道上海是个花花世界,心中十分向往。开始,他常常给上海老牌小报《晶报》写稿,一时名气大作;加上又是袁世凯的二公子,所以,他人虽不在上海,上海人却都知道他,俨然一位社会名流。
就是这样的一位社会名流,在袁世凯死后不久来上海滩上游历时,却还是被杜月笙骗了一刀。
那次,袁克文带了几名随从来上海,其中有一名侍从名叫韩荣浦,与黄金荣有旧关系。袁克文通过韩荣浦的关系去面见黄金荣。一见面,袁克文就忙不迭地送上10枚金币作为见面礼,竭力巴结这位上海滩上的“闻人”。
这些金币是袁世凯当上总统后,由英国人为他铸造的,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极有收藏价值。
杜月笙看到后也连声称好,黄金荣就送给他三枚。
杜月笙见袁克文眼中只有黄金荣,没有他自己,心中十分不快,决心狠狠骟这小子一刀。
于是,杜月笙出面,替黄金荣尽地主之谊,大摆宴席,隆重招待袁克文。他陪袁克文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