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手下知根知底的将领,不担心会走漏消息。 所以,他特意留下这几人,分别给他们分配好重要任务。 这些人显然都有些疑惑,不知如此安排的用意。 因为在他们看来,夏军虽然分兵出去三万,但仍有七万之众。 这仗一打起来,必然是夏军攻城、梁军防守,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 既然如此,派精锐骑兵渡过黄河北岸是干什么?在中军围成车阵又是干什么? 但他们也没有多问,只是各自领命。 而李鸿运则是耐心地等待大战的到来。 ……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微微亮,夏军已经全军开拔,鼓行而进。 一时之间,虎牢关下旌旗招展,战马嘶鸣,看起来气势浩大。 大将军张青特率领前军两万余人,沿着汜水摆出一字长蛇阵。 在真实的历史上,窦建德让十万大军摆出一字长蛇阵,足足绵延二十余里。而此时,张青特的前军只有两万余人,再摆一字长蛇阵显然就断了一大截,只能绵延三四里了。 不过这也不影响,意思到了就行。 而这前军的两万余人,是夏军中相对精锐的,战斗意志比较过硬,即便刚开始败退了,之后也可以逐渐恢复组织度,不至于被一波打崩。 而李鸿运又特意叮嘱,让张青特遇到前来试探的骑兵,要让士兵们立刻展现出骚动——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骚动。 这是诱敌深入的一个关键环节。 …… 与此同时,秦王已经登上虎牢关,遥望窦建德的大军。 看到最前方张青特摆出的一字长蛇阵之后,秦王不由得哈哈一笑。 “贼起山东,未尝见过强敌,在险关之下竟然还敢如此嚣张!我军只需按兵不动,不过片刻,贼军勇气自衰,到时再追而击之,必破贼军!” 秦王的话语中,不只有兴奋,也有些许的庆幸。 因为这段时间的对峙,梁军一方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刘黑闼攻占河东的军情,自然也第一时间送到了长安,以及虎牢关这边。 在最开始的时候,梁高祖并没有对这支三万人的偏师太过重视,认为河东之地的守军足以依靠险峻的轵关陉防守。 而秦王虽然担心,却也做不了什么。 结果,后面陆续传来的战报,却一日比一日更加糟糕。 等到梁高祖认识到这支部队的领兵人物刘黑闼不简单、再想强行挤压、抽调兵力去支援河东的时候,刘黑闼的军队已经突破了轵关陉,在河东无人可挡了。 后续去救援的梁军,竟然全都被刘黑闼所击败。 整个河东之地的局势,一片混乱。 对于梁军来说,河东之地固然重要,但洛阳这边当然也不能放松。 所以,最终的决定,还是固守虎牢关,先吃掉王世充再说。 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洛阳城依旧打不下来,王世充知道窦建德就在虎牢关外准备来救他,更是要做困兽之斗。 更何况王世充的战斗力也不弱,在野战中虽然没赢过秦王,但却曾经干掉了他好几匹马,足见战斗力之强。 此时据守洛阳,梁军无可奈何。 所以,与原本历史的情况不同,现在轮到秦王有些沉不住气了。 按照原本历史的情况,窦建德并没有分兵去打河东,而是十万大军驻扎在虎牢关前。 秦王自然可以将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窦建德身上,隔三差五地劫掠粮草、偷袭斥候。 而且,梁军这边后勤充足,耗下去也不担心。 但现在,多了个在河东不断攻城略地的刘黑闼,多拖一天,梁军的处境就更加不利一分。 秦王此时倒是还不担心刘黑闼真的走蒲津渡去打长安城,但如果任由他这样打下去,恐怕等洛阳打下来的时候,整个河东之地也就都被夏军给占了。 河东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同时对关中、河北两个版块居高临下地构成压制。 如果梁军占据河东,就可以以此为跳板两面夹击河北;反之,如果夏军占据河东,就能将河北的兵力运到河东,再威胁关中。 如此一来,即便之后一切顺利,靠着秦王的军事能力,想要统一全国也至少要再拖慢数年。 这怎么能忍呢? 所以,此时想要尽快打赢的,反而变成了梁军。 终于,在这种焦躁的等待中,夏军露出了破绽。 昨晚间谍回报,说今天一早窦建德就要率领大军前来决战。 对此,秦王当然是大喜过望,而在看到对方沿着汜水摆出一字长蛇阵之后,更是意想不到的狂喜。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一战擒双王的可能性! 在秦王的视角中,此战的方略是这样的: 首先,他将一批战马送过黄河,在北岸的沙洲放牧。 他故意通过间谍放出“梁军战马牧草将要耗尽、要去黄河以北放牧战马”的消息,就是为了让窦建德以为秦军暂时无法调集骑兵,前来跟自己决战。 但在恰当的时机,他会派人偷偷地将这一批战马运回来,发起勐攻。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