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4 / 4)

在编内的临时兵也不算俊越 。

“ 临时兵 ?“ 张九龄又听到一个他不明白的新词 。

李长安理直气壮 :“ 这部分人不用上报朝廷 , 因为临时兵只是我们目前需要剿灭的盘匪过多 , 郡中原有的军队不够用所以临时花钱招募的将士 , 并不是正式的将士 。

张九龄看着李长安 , 眼神中满是迷茫 。

招兵还有临时兵一说吗 ?

或许是李长安太过理直气壮 , 所以最后张九龄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应了下来 。

该说的事情都说完了 , 李长安这才离开贺知章的府邸 , 张九龄没有离开 , 他是来拜访考友 , 自然要好好畅聊一番 。

在旁人看来 , 只是喜欢和诗人交朋友的寿安公主来拜访诗坛名宿贺知章 , 却总好碰上贺知章招待旧友 , 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识趣离开了 , 而张九龄 , 与考友相聚 ,

则是从早待到晚 , 一直到宵禁之前半个时辰 , 才离开贺知章府上 。

这个旁人 , 特指小心眼的李林甫派来跟踪张九龄的人 , 直到张九龄返回驿馆 ,

此人才不再尾随张九龄 , 三绕两绕 , 身影没入平康坊右相府中 。

张九龄并没有在长安待多长时间 , 他的旧友除了一个贺知章 , 其他的考友都被贬到了地方上 , 长安中的新面孔都是李林甫提拔上来的人 , 张九龄看着便心生厌恶 。

李隆基也没有再召张九龄入宫 , 只是给张九龄赐下了流水一样的赏赐来表示看重 。

第三天 , 张九龄就带着新的任命离开了长安城 , 连一件赏赐都没有带走 , 依旧是一人一马一书童 。

李隆基得知后也只是叹了口气 , 吩咐人将那些赏赐送到襄阳监察使府 。

二月未 , 李白请求辞官云游天下 , 圣人应允 , 赐金放还 。

李长安沈初与贺知章商量了一番 , 打算办一个宴席为李白送行 。

作者有话要说 :

张九龄对安禄山的评价 :

二十一年十二月 …...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班以裨将安禄山讨奚 、 契丹败岔 , 执送京师 ,

请行朝典 。 九龄奏劲日 :“ 穗苴出军 , 必诛庄贾 ; 孙武教战 , 亦斩宫嫔 。 守班军令必行 , 禄山不宜免死 。 “ 上特舍之 。 九龄奏日 :“ 禄山狼子野心 , 面有逆相 , 臣请因罪戢之 , 冀绝后患 。 “ 上日 :“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 误害忠良 。 “ 遂放归藩 。

一一 《 旧唐书 》

张九龄对李林甫的评价 :

初 , 上欲以李林甫为相 , 问于中书令张九龄 , 九龄对日 :“ 宰相系国安危 , 陡下相林甫 , 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

一一 《 通鉴纪事本未 》

( 所以说张九龄看人是真的很准 , 李隆基也是真不听他的话 )

张九龄的刚正性格 :

张九龄外甥 、 书法家徐浩在 《 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 》 中所言 , 张九龄 「 善

太分 , 背憎者众 “ , 以致 “ 百犬吠声 , 众狙皆怒 “ ,“ 每读韩非 《 孤愤 》, 涕泣沾襟 。

还有张九龄在李隆基的寿宴上献上一部论述前世兴废 、 意在警示的 《 干秋金鉴录 》 当做贺礼 , 嘲 …... 很耿直了

[1] 山南东道是唐朝的一个道 , 属开元十五道之一 , 治所在襄州 ( 今湖北襄阳 ) 。 雄天宝中置南阳节度 , 治邓州 , 至德中移治襄州 , 日山南东道 , 即山南道旧治也 , 领荆 、 襟 、 邓 、 唐 、 随 、 郢 、 复 、 均 、 房 、 峡 、 归 、 夔 、 万等州 , 位置在秦岭以南 , 长江以北 , 相当于今湖北长江以北 、 河南西南部及重庆东部之地 。 开元之后 , 分山南道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 安史之乱吉 , 梁神义曾经在这里割据 。

[2] 襄阳的地理位置 : 汉代襄阳 “ 南援三州 , 北集京都 , 上控陇坻 , 下接江湖 , 导财运货 , 懋迁有无 “; 唐代襄阳 “ 往来行舟 , 夹岸停泊 , 干帆所聚 , 万商云集 “; BERE

的襄阳 “ 商贾连椿 , 列肆殷盛 , 客至如林 “

今晚有二更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