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朝堂之上为谁领兵出战争论的不可开交。那边,杨延耀将杨家的第一批私兵亲手的训练好并且分为了十五队派到了各人的身边作为亲兵护卫。
“八百里加急到!!”
朝堂之上正在吵得不可开交如同一锅乱粥的时候,一个声音瞬时之间从殿外传来并在一瞬间就压制了所有人的声音。
这一瞬间,所有人的声音都放在了殿外那一名急速跑来的禁军侍卫的身上。因为这名侍卫的手上高举着的是一份八百里的加急文书。
殿内的众人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第二封八百里加急文书就已经到了。大家都随着那名侍卫的到来而转动着目光。
“回万岁,代州八百里加急文书到。信使已经倒毙在宫门处。还请万岁速下决断。”这名侍卫快步跑至殿内跪下将手中的八百里加急文书高举过头顶说道。
傍边的一名太监见此立刻上前将公文接过呈放在了宋真宗的手里。宋真宗将这第二封八百里加急文书打开之后还没来得及观看就听到大殿外边响起了一个声音。
“八百里加急文书到!”
第三封八百里加急文书!
这个时候宋真宗迅速的低头查阅了起来手中的第二份八百里加急文书。无外乎是边关告急。请求朝廷迅速发兵支援。同时还有几位将军阵亡的消息。
宋真宗这一次也不管什么仪态之类的东西了。径直走下龙椅伸手抢过这第三封八百里加急文书。
看完这第三封八百里文书之后宋真宗刚要说些什么,就看见大殿之外一名侍卫高举着第四封八百里加急文书高喊着跑了进来。
“朕什么都不想说。也没有必要讨论了。朕可以告诉你们。辽国已经增兵十万攻打雁门关。也就是说现在雁门关外的辽兵足有二十万。而且,代州的兵马已经有一半折在了雁门关外。雁门关几经易手。并且,数员我大宋的将军已经战死在了雁门关。现在朕只想问一句。你们谁能给朕保举一名可以领着十万大军跟二十万辽军大战的将军?朕告诉你们。这一次,如果你们再有人敢想着你们的党羽之争举荐与自己较好的将军。一旦兵败。朕立刻诛他九族!”
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不敢出声了。十万对二十万。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千里驰援的十万大军一到地方就要与辽兵交战。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敢确保了。因为宋真宗的话已经非常直接明白的放在这里了。胡乱举荐将军得人。若战败。九族尽灭!
这个时候八贤王和寇准忽然想起了什么似地对视了一眼同时向前一步道:“启禀万岁!臣有合适的人选可担此重任。”
这个时候,在这么一个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时候。八贤王和寇准的这一句话顿时就使得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他二人的身上。
“快说是谁!谁能担得此重任?”
宋真宗一见自己最为信任的寇准和自己的皇兄一起站出来举荐一个人顿时就问道。因为他知道这四件特房的价格有多么的让人心惊肉跳。如果说朝中大员们有谁是忠心为国没有一丝死心的话。那么首推八贤王和寇准以及佘老太君三人。如今这危难时机。两个人同时站出来保举一个人。可想而知,是绝对可以在这种时候力挽狂澜的人!
“这个人陛下也识得。金水桥边有一位侯爵。一生征战无数满门忠烈。并且与辽国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上对我大宋忠心无二。下对麾下士兵爱兵如子。且雁门关是她心里永远都会铭记的地方。若说有一个人能够领十万大军战胜辽国的二十万大军。那么,非此人莫属!”八贤王话音刚落。宋真宗就反映了过来,因为经八贤王这一提醒,他也想起了这个人。这个人真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最适合这一战的人。
“哦!!皇兄,你是说!”
“没错,就是无佞侯,人称佘太君的天波杨府杨家的掌事人。佘赛花佘老太君!”八贤王立刻便是确定了宋真宗心中的猜想。
“爱卿。你所要举荐的莫非也是?”
“回万岁,微臣要举荐的也是佘太君。”
寇准立刻也证明了宋真宗的英明神武。
“万岁,臣反对!”
王钦立刻就站了出来说道:“万岁,臣反对由佘太君挂帅出征。佘太君如今年事已高。更兼之身为女流之辈。如若我大宋派一介女流挂帅出征,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大宋无人?更何况,杨家上下除了一个八九岁的顽童之外更是无一男丁。谁又能为杨家挑起这挂帅出征的大旗?”
王钦话音落地,立时便引得朝臣们一阵议论纷纷。因为王钦说的也是句句在理。
但是,论起打口水官司,曾经被杨延耀摧残过的寇准每日里都是在与一些贪官污吏打交道。自然也不会怕了王钦这个老对头了。
“王太师此言差矣,正所谓老而弥辣。姜还是老的辣。佘老太君随时年事已高,但是佘老太君一生跟随在已故的金刀令公杨老将军身边久经沙场。这份经验便是遍数朝中上下又有几人敢说自己在这方面强过佘老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