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迫切的想要理解胡腾的过去,因为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他还是抱有很大期待,毕竟,从“我为歌狂”的代更新和贴吧等一系列事件的处理来看,胡腾在某些方面是很有潜质的。
在胡腾的自言自语中,陈锋更是确信了这一点。
这个故事,贯穿了胡腾一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到大三;那个时候的胡腾还是个没有被完全磨去棱角的少年。
大三时期胡腾,在山城大学很有名气。
不是因为文采,更不会是因为帅,胡腾的名气,全都是靠着自身的努力,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从大一,为了泡妹子,费劲心思想加入文学社却被婉拒,最后不得不退而求次进了诗歌社起,胡腾便依仗着他过人的“天赋”,受到了上一任诗歌社社会长的青睐。
胡腾是个很能制造话题性的人,这也是他的爱好,在加入诗歌社不到一个月,便利用“抄袭事件”让因为受众面小而一直不愠不火的诗歌社,一跃成为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所谓的“抄袭事件”纯属乌龙,只是文学社的人和诗歌社同时参与一个文学主题的创作而已。
谣言澄清,风平浪静。
可过了没多久,胡腾又是利用“论文学歧视”这个吸引人眼球的话题,再一次让诗歌社走进了大家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