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草清>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拥就正和圣人无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拥就正和圣人无道(2 / 3)

了一圈,

那就是为何之前雍正有所异动。原因正是萧胜所报的南洋之事,不知那路欧人正蠢蠢欲动。具体是谁,跟雍正商谈进展如何,茹喜说没有探到,而她所下的判断也很公允,让李肆难以怀疑她在耍什么花招。

茹喜说,此事不可不信,却又难以全信,也符合李肆的判断。

雍正多半是在恫吓。如果此事真有把握,他就没必要张扬。

接着又是个问题,

雍正为何要虚张声势?

是不是他要对老八开刀,动静可能很大,所以不愿有外在干扰?罗堂远说了一件事,似乎与此有关,说在拉萨审问准噶尔俘虏时,有人说青海那个台吉会投准噶尔。但青海之事隔得有些远,不该值得雍正这以上心。

情报不足,此事以以继续深想,

李肆收回心绪,

目送载着鄂尔泰的快蛟船离去,开始思考又一个问题,接回盘金铃后,此事该如何了结呢?

武昌府,总督衙门后堂偏厅里,马见伯正坐着等人。他恢复了一些血色,但眼神依旧恍惚,这是扯直了睡足两三天的结果。可他心神完全清醒,脑子也转着一个念头,此事到底会如何了结。

不多时,一个清瘦老者现身,正是湖广总督张伯行,马见伯起身打千,张伯行扶住,正要说什么,马见伯却道:

“之前所移人犯,

有劳制台处置。下官相信,制台定会奉公而断,下官还和有公务……告辞!”

他己下了决断,拍屁股走人!

到了武昌府,交了人,得了休息,几乎快绷断的神经松弛下来,马见伯细一回想,已基本明白,自己冒死一博,却真是抓了个烫手山芋回来。可此时后悔也再无用,不管是不该在天庙抓盘金铃,还是该就在安乡交给鄂尔泰。

万幸的是,自己终究还有个能找下这桩祸事的上司。张伯行是个清官,是个寻常官员眼中的二愣子,他该是能体会白自己一心为国的用心。由他处置盘金铃,应该不会像鄂尔泰那几个家伙,总给他一股市侩的恶感。

张伯行如果真要放掉盘金铃,他也认了,就当自己空欢喜一场,平白丢了数十个心腹部下的性命。如果丢开立场,盘金铃这个人,他是怎么也不愿为敌的,她让他想起了自己见过的那些在在青康旷原苦修的高僧。盘金铃眼中那清澈,就如他们一般,蕴着透悟和深深的悯怀。

但他怎么也不愿当面听到张伯行将这个决定说出口,只好拱手而别。

看着马见伯如落荒而逃的身影,张伯行楞了好半天,才一叉腰,挥着席子骂道:“马见伯!靠你这搓逼驴蛋……靠!”

张伯行并非穿越客,他是河南人,所以才会骂”靠”,这字其实就是“操”……他当然得骂,虽然对盘金铃知之不深,但身为前朝孤臣,政治智慧可比骂他白痴的那些人高多了。听了师爷大致解说,他就恍然,马见伯丢来的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特大号的。

现在马见伯这白痴一觉睡醒,终于回过了神。看他脸色,已经知道自己桶了马蜂窝。而这混帐倒是光棍,一拍屁股就跑了!?然后让自乙来顶缸!?

骂归骂,张伯行却没追出去,他也知道,这事终究要落到自己手上,

因为他是湖广总督,

湖北湖南两省军政的老大。

虽然还有个荆州将军衮泰,但一般情况下,他是不管地方政务的。

早前当马见伯把人带进总督衙门时,张伯行就跟师爷连夜商量对策,已有了底调,这不是该怎么要挟李肆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平息祸患。

自先皇康熙跟李肆在湖南惊天动地打过一场后,朝廷跟南蛮已径平静了一年多,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和平,乃至蕴生了一些无言的默契。大家虽都当是敌国,却两不相犯。甚至以张伯行的级别,

已径大略知道一些双方在藏地联手的事情,南北两位皇帝的关系,压根就不像是生死之敌。

民间甚至都有戏言,

上联“一拥前就正坐北”,下联“圣人

无道朝南”,横批”一团和气”。这自是嘲讽南北两位皇帝都是一丘之貉,一个是是反贼叛逆,一具是篡位夺嫡。

在如此格局下,如果马见伯真是干掉了李肆,那是不世奇功,可弄来一个盘大姑要挟李肆,这事就真荒唐了。

先不说朝廷拿不拿得出这个脸面,就说盘大姑面上可只是个民女,什么要挟,李肆认,他下面人也不认。李肆第二日就挥大军而上,这才是枭雄本色。这小子在仁治盛世都能造反,几年间就从乡野里崛起,旷古绝今!

就算他如传闻那般,是借了洋人之力,可非枭雄的话,

怎么肯开今日这局面?

所以张伯行确定,人肯定是要礼送回去的。

但绝不是现在,他可不想自己顶住了这个屎盆子,至少先得把官面流程做足,不然可架不住朝堂的汹汹弹劾。

一方面急报雍正,让雍正给自己下谕,自己就此不留手尾。马见伯在鄂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