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网游之红警在线> 经典坦克战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经典坦克战术(1 / 6)

古德里安坦克战术《注意!坦克》

火力

装甲和运动是坦克的两个战斗特征,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火力。

坦克火炮在静止和运动中都可以进行射击,并且在这两种情形下都采用直接瞄准的方法。当坦克静止时,可以迅速轻易地调校火炮,因此只需消耗非常有限的弹药就可以摧毁目标;而一旦坦克处于运动之中,因为观测方面的困难,比较难以确定目标,不过坦克却有另一个长处,就是它的炮身距离地面很高,特别是对于有草木掩护的地面,这种高炮身就显得十分有效——它虽然也招来批评,被认为是容易成为敌军炮火的靶子,不过反过来说,对于坦克炮手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运动中射击,对近距离的目标命中率还算不错,不过对于距离较远的目标,或是坦克行进在坎坷的地面上时,命中率会大打折扣。

将大量的坦克集中起来使用也是招致批评的一个方面。他们说:把所有的坦克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攻击力量的观念正确吗?是否应该考虑把坦克分配给步兵师使用呢?如果说在今天步兵没有坦克就不能遂行攻击任务,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出这种结论:凡是具有攻击能力的武器,凡是能够帮助其他兵种前进的武器,自然就算得上是一种主要兵器了。至于是否应该将坦克配备给步兵师,不妨用下面的假想战役来说明问题:

红蓝两军对战,双方各有100个步兵师和100个坦克营。

红军将所有坦克都配备给各步兵师,而蓝军则集中整编为装甲师,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控制。假设战线长度为300英里,其中100英里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100英里是坦克很难加以运用的地区,另外100英里则是适于坦克活动的地区。这样,在实战中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红军因为把坦克分配给各步兵师,所以有一部分坦克被置于其无法活动的地区,无所事事;另一部分坦克虽然可以活动,但是却受制于地形,使成功运用它们的希望显得十分缈茫;结果在最适于坦克活动的地区,红军只能集中起它全部坦克的三分之一投入战斗。而在蓝军方面,情形则大相径庭,它可以将全部的坦克兵力集中使用在最有利的地区,以产生决定性的效果,它在这一地区的坦克数量至少可以超出敌人一倍,而在其它采取防御态势的地域,即使受到敌人的坦克攻击,规模也是很小的。如果一个步兵师有50门反坦克炮,用来对付50辆坦克的进攻,就比对付200辆坦克要容易得多。

因此,我们的结论就是,把坦克分散配置给步兵师的观念,只不过是重拾1916年到1917年间英国人最初使用的坦克战术,事实上是失败的战术——直到康布雷战役中英军采取集中和大量使用的战术,才算获得了成功。

我们相信,迅速地攻入敌军阵地,利用坦克的装甲掩护,让我们摩托化的大炮直接击打在目标上,这种方法必然获得胜利。有人说:“摩托车并不能算是一种新武器,它只不过是一种运输旧武器的新方法而已。”当然内燃机本身不能发射炮弹,如果非要说坦克是一种新式武器的话,那么我们实际上要强调的是一个新的兵种,正如海军的潜艇也被称为新武器是一回事。我们相信我们是一种新武器,将来的成功可以在战史上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

如果我们的攻击必须成功,那么所有其它兵种就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我们密切配合,为了让我们的威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要求一切必要的支援部队都必须拥有与我们相同的机动能力。即使在平时,这些兵种都应由我们直接指挥。为了获取最大的决战机会,所需要的不是集中的步兵,而是集中的坦克。

摘自《坦克指挥官》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欧洲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陆战武器的霸主。可在当时贫瘠落后的旧中国却对这种钢铁雄狮知之甚少,直至它问世十余年之后才由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创了中国装甲兵的先河。(注:1919年法国派遣了少部分的雷诺FT-17到海参崴参加当时的多国对苏俄干涉军,后这批坦克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上。奉系军阀张作霖1922年向英、法等国订购了36辆“雷诺”FT-17型坦克,1924年运抵大连,交付中国。)

1.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

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

6-22mm。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