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道:“臣等请太子殿下升位。
”
我侧过身,让开正面,眼睛扫过众人,见周勃也跪在众人之中,心里又安定了些。周勃是刘肥的丈人。
刘肥虽然是庶出,但占着个“长”字,再者说已经成年,若当真要为皇位争起来,多少有些麻烦。
不过目前看来,周勃似乎还没有打算把自己的女婿推到皇位上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自身的实力还不及的缘故。通常的情况下,野心总是会随着实力而增长的。
如意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不过片刻之后便镇定了下来,从太子位子上站起身,面对众臣一躬到地,道:“诸位叔叔伯伯请起。”
萧何俯首又道:“臣等请太子殿下升位。”
如意直起身,眼中还有泪光,但神情却刚强起来,“诸位大人,父皇骤然辞世,如意心痛如割,实不知如何是好。
但如意记得父皇在世时曾教诲于我,身为太子,要以朝廷社稷为重。如今大汉遭逢大变,如意虽自知德浅才薄,却也不敢妄自推御责任,有负于父皇地一番殷殷嘱托。
只是如意年纪尚幼,只怕日后处事仍有多少不妥之处,恳请诸位叔叔伯伯继续直言相谏,只当如意还似从前一般。
诸位叔叔伯伯若是能答应了,如意才敢承担起父皇留下的这副重任,若是不答应,如意家中尚有长兄,宁可让贤了好。”
我怔怔的看着如意,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似的。
他立在堂上对着一堆文武大臣侃侃而言,一番话有情有理,说得妥妥贴贴,一个成年人也不过如此了,怎么竟会是那个还常常向我撒娇的,有些调皮,又有些懦弱的孩子?他今年……才十一岁啊。
回想起来,刘邦其实很早就已经带着他参赞朝政了,上朝的时候常常在身边加把椅子,让他坐在那里旁听,有时候在内堂见大臣,也让他呆在屋里。
时间长了,总能学到一些。最近这两次刘邦出征,都是由太子监国,虽说主事的人是萧何,但他一个孩子承担起这般大地责任,还能不出大问题,已经是相当地不容易了。
只是,我以前看到的都只是他孩子气地一面,似乎有些胆小的,似乎有些气弱的,似乎有些调皮捣蛋的……在所有的母亲眼里,孩子永远都只是孩子,而反过来说,也只有在母亲的身边,如意才不用装老成,才能放开性情,享受自己单纯的童年。
还记得在蜀中的时候,他才几岁,就敢一个人跟着军队乱跑。大胆妄为的让人头疼。
可后来彭城战败,刘邦逃亡的时候,他眼睁睁的看着我跳车,自己又两次被刘邦扔下车,从此沉默少语,似乎也木讷多了。
我以为自己最失误的一点是对孩子们关心太少,以至于没有把如意的性格扭回来,但如今看来,如意生来的胆量并没有丢,他只是已经懂得把它收到内心深处罢了。
我有些吃惊,有些心疼,又有些骄傲。
他是我吕雉的孩子,一个好孩子,比历史上那个懦弱的刘盈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