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下旋球> 第四十九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2 / 3)

知道打削球也需要调整一下挥拍的角度,但光有理论缺少实践的他们是没办法调整好打削球的感觉,为了避免吃转下网,过早立拍去迎击这个侧下旋的来球还是免不了失误,一个高飞球又丢一分,这已经是他们第四次在杨枭的削球上吃亏上当了,六比七,杨枭和靳泽铭逐渐把比分撵了上来,现在靳泽铭还有一个发球权,这次靳泽铭没再叮嘱杨枭要去注意什么,还是发出了一记下旋球,也许对手想要进攻的**太过强烈,不想把球放到三四板之后,避免跟杨枭的直接对抗,上来就抢攻的失误让他们又丢一分,比分定格在七比七,双方又一次战平。

现在该对手发球,而杨枭做为接发的那一轮次的两次直接接发球抢攻得分的场面应该还在对手的脑海里盘桓未去,现在又是杨枭接发,迟迟未发球的两个人凑近低语了几句,统一了思想后一个近网短球慢悠悠发在了对角半区,球的落点真的离网非常近,主裁判都有些分辨不清是不是该举手示意这是个擦网球,看助理裁判和杨枭他们都没什么异议,一瞬间的思想斗争被场上的乒乓声给压了下去,这个球杨枭真的不好上手抢攻,一个不转球发的还非常近网,杨枭想要伸手在台内挑杀一板的机会都没有,只好搓一板过渡,如果说别人以短回短可能就是回个直线短球,可那样的话,回球将没有任何的威胁性可言,旋转弱、落点也差,等于将自己接发的主动权让了出去。双打其实跟单打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双打其实是接发球一方掌握开局的主动权,而不是发球的一方,双打的右区发球制直接限制了发球的落点变化,当然,对业余的选手来说,他们还局限于发球的威胁上,妄想靠什么加转的下旋球制造得分,可没想到自己作为发球方其实是最被动的一方,因为对角线发球的限制,球的落点被局限在球台之上右半区,落点的限制也变相限制了旋转的强度和方向,而接发球一方则有全台面落点的选择,所以发球方无论你的发球有多么的好也还是在对手的控制之下,胜负的重点就是接发方的接发队员的接发球水平如何以及对发球方战术的判断来选择是直接进攻还是过渡去调动对手的跑动限制他们战术实施,更要认清和自己直接对抗的那个选手的特点。杨枭的接发球优势更不用说了,能打能防,这个球他就没使用常规回直线短球的处理反而搓出了一个斜线的近网短球,有个常识就是搓出来的球飞行距离越长向下的旋转就越强,距离越短说明搓球的力量越小,所以这个球其实是加了旋转的,而不是对方判断的没有转的回球,原本落点就有些出乎意料在其上更有对旋转判断的失误,台内猛扑一板想要一锤定音的结果就是又给杨枭他们加上了一分。接发球的落点控制其实也是萧炀教杨枭发球时灌输给他的基本知识,也是杨枭对旋转的理解比较他人更熟拈一些,杨枭的旋转颠球可还是他们队里最强的,没人能够撵上他那已经过百的纪录。所以这个搓斜线的近网短球也许并不是杨枭的灵光一现,他的技术是足够支持他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回个直线短球无异于把优势拱手相让,你上不了手的话,一定要搓长,把旋转制造出来,看着底线的两个大角度,当然对手是谁接,他如何跑动,发球的队员如何移动都需要你在接发的一瞬间了然于胸,这样你才能真正控制对手,记住,控制对手。”曾经在队内训练的时候萧炀不止一次跟靳泽铭搭档讲解双打的站位和跑动,讲解发球和接发球的利弊,讲解两个人如何做战术的配合,讲解主动和被动以及劣势和优势的转换,判断场上局面判断对手的想法,当然这些靳泽铭还没有完全消化,而作为旁听的杨枭他主攻的还是单打,也是因为他打球节奏的问题萧炀一直没有给他专门找双打的搭档,更是在队内有艾雄和余佑业的存在杨枭反而没了双打的位置。杨枭在队内的双打没什么优势,那是因为艾雄他们都熟悉他的打法,现在在大连的巡回挑战赛上,杨枭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的人物,没有人跟他交过手,对这个曾经出现在训练课上的近网短球,按照萧炀的指示两个底线大角的搓长下旋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萧炀也没说的是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今天杨枭搓出的斜线近网短球,这种技术的难度倒不大,可对落点的要求绝对很苛刻,差一点就可能被对手扑死,毕竟飞行路线变长之后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也多了,而且近网虽然旋转性有所加强,但毕竟还是近网的短球远没有搓底线长球的旋转强,如果落点再不好,对手实力很强的话一定会扑上来打定得分,如果对手是艾雄,杨枭肯定不敢这么做,也正是看到对手的实力较差而且攻击力也不足,对他的削球也存在不适应,杨枭在接发球时的脑子也真的像萧炀说的那样一瞬间就洞察了对手的意图,搓出的这个斜线近网短球在他的控制之内打乱了对手的战术,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杨枭式接发球,这一个球的出现足够说明杨枭的优秀。

“什么是进攻?提拉出一记非常转的弧旋球?还是艾雄那样势大力沉的快攻?都不是,其实你接住对方的来球并把球打过网落到对方球台上就叫进攻,威胁的大小主要看你打出的这个球它的速度、旋转以及落点,这其中尤其以落点为首要,双方在台内接发球的控制与反控制斗的第一是落点第二才是旋转,速度在前三板的对抗中作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