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胎见了水的时候。就变得滑溜异常。金涛游起來的时候。也费不了多少劲。在沒有危险的时候。他还是把脸露在外面。这样更利于呼吸。
在他的身上。是上了油的防水帆布制作的大桶袋。相信只要桶袋的结合面不漏水。那么桶袋里的东西也不大会湿。
“这东西应该做成流线型。这拖起來真笨重。”
金涛游的并不快。泅渡长江这事急不得、停不得。只要调匀了呼吸始终在游。那么就不是什么大问題。这时他在船上隐蔽时的热量。已经散发的尽了。固然因为他不停的游动。身上还沒有感觉到冰冷。
他的筒袋上带着几根竹管。使它可以在水中保持着半沉不浮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颜立冬与牟山杰在做这“土造潜水衣”的时候。那是用尽了心思。身上轮胎内胆的结合处。都是用挫修粗了。然后涂上胶粘牢的。
不但如此。接缝处全都使用了折叠法。即经过了两得的粘接以及固定。甚至整个潜水衣。都曾经套在那个以金涛为原理的陶人上。进行过热压定型。因此这身“土造潜水衣”与金涛的微型近乎完美的配合。
“感谢他们。沒想到他们手工也可以把这游泳衣加工的不漏水。”
这时的大江上。除过波涛的声音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危险。在水中迅速前进的金涛。越是远离江岸。波涛拍击的声音就越少。除过不时浮出水面掏出自己的带有莹光的指南针辨别方向之外。能够在相对安全的水面下的金涛。根本就不浮上水面。
在这大江之上。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鬼子的炮艇。锯金涛所知。南京大屠杀刚刚开始。滞留在江边的国民党军队中许多人试图渡江逃生。根据历史记载。成功率因为江水的寒冷与鬼子的炮艇而低的吓人。
此刻他处于水面下不到500毫米的位置。再向下潜了一小段之后。金涛就会感觉得到橡皮管已经被自己拉住。知道这已经到达了橡皮管最大深度。这倒不是说金涛不能继续下潜。而正法的话橡皮管会被水压压紧。那他就无法再呼吸上空气。
含一口空气也许能够忍相当久的时间。但问題在于相对于水面上的炮艇。憋气当然达不到隐蔽的效果。因此金涛的面罩上。有一个吐气装置。那是面罩上的一个单向阀。通过橡皮管连接的小竹管与金涛的嘴相连。
进气的橡皮管上。则有一个带有扭力弹簧的盖子。吸气时因为压力打开。倘若金涛停止吸气。它又会因为弹簧的力量把吸气口堵上。无疑与“土造潜水衣”一样。这是相当原始的手段。不过在这个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沒什么好挑的。
游了一段之后。金涛再度浮出水面。掏出自己的军用指南针來确定自己的位置。前面说过。这是金涛自己随身带來的。军用指南针。它带有简易的测量手段以及指向作用。在夜里使用时带有夜光。
他的身体随着江面的波涛涌动着。在水中举着指南针测定了一下方向。又看看戴在自己手腕上的鲁诺美斯军表。根据过去受到过的武装泅渡的训练。他认为这时自己已经靠近了长江主航道。
“呼。一半了。还不错。我看到了江边也不会让我精疲力竭。只要不遇到小鬼子就好。”
一想到黎明前自己应该已经上了岸。并且可以找一处地方点起一小堆火暖和一下换上装备。他就安心了许多。毕竟那里还是日本军队的占领区。金涛还需要设法到达。经过卡尔.京特博士联络后确定的接头地点。
恰在这时。似乎随风传來的什么声音。在江面上因为角度的问題不能进行相对有效的观察。金涛只好侧耳仔细倾听。只可惜他上的游泳衣的帽子。紧紧的包着他的头。这影响了他的听力。
在水中的金涛两腿一夹。尽力使身体像软木塞那样在水里向上窜了一点。可惜在这样的黑夜里。视力并不可靠。
“不管是不是鬼子的炮舰。还是潜到水里更好些。”
金涛并沒有耽搁。而是借着下落之势。就此潜到水中。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比在空中的传播要可靠的多。这也正是声呐的原理。因为水的密度足够大。是声波的优良传导体。
“轰嗵嗵嗵嗵嗵……”
“鬼子炮艇。”
螺旋桨划水的声音让水下的金涛的心。立即就跌入到了冰点。
读过历史资料的金涛知道。这是日本军队在长江之上的炮舰。它们被称为“木履舰队”。他强忍着探头观察炮舰的诱惑。开始加速。打算离开这儿。
在这同时他的心中“翻阅”了一下。在长江上日本军舰的资料。
他记得清清楚楚的是。上海东华造船厂替日本军队制造过军舰。这让他有的时候不能明白。钱多少是个够。那些造船厂商人们的心。难道被狗给啃了。
例如参加了南京之战的日本军队的内河“木履舰队”里的炮艇。“势多”号、“比良”号、“保津”号、“坚田”号4艘同型炮舰。它们于1923年完工拆解运來中国。在上海东华造船厂重新组装后成军。
这级炮舰之舰身长54.86公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