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张作霖全传> 第22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直奉开战,人财两得(4)(1 / 4)

奉系的海军建设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大约是1920年10月,北京陆军大学海军教官沈鸿烈奉命率舰进入松花江,在哈尔滨成立了一支吉黑江防舰队,沈鸿烈任该舰队参谋长,这大概是奉系海军的最初雏形。此次奉军大整顿开始后,张学良下令设立了“东北航警处”,并任命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专门负责海军的筹建工作。沈鸿烈上任后,先是招揽了20余位有一定海军知识的人才前来东北。接着又先后从各地购买了一些旧商船加以改造,使它们成为能够投入战争的“军舰”。1923年1月,沈鸿烈为了培养、培训海军官兵,又在葫芦岛成立了一所东北航警学校,自己亲自担任该校监督。由于沈鸿烈的一系列努力,奉系海军总算是初具规模。1923年7月,张学良下令成立了“东北海防舰队”,并任命沈鸿烈为中将海军司令。直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奉系已具有经过改装的军舰4艘。张作霖还分别给4艘军舰命了名,号称“镇海”、“威海”、“定海”、“飞鹏”。尽管如此,奉系的海军力量在各派军阀中并不占任何优势,甚至可以说还相当薄弱,与空军不可同日而语。

工兵和铁甲兵是各派军阀当中一种极其少见的兵种,但张作霖父子在这次整顿中还是把这两种兵种建立起来了,这也是此次整顿的一大收获。大约是1922年的6月中旬,也就是张宗昌奉张作霖之命成功讨伐了高土慎、卢永贵叛乱之后不久,一部分沙皇俄国的自卫军因受苏俄红军的沉重打击纷纷越境逃入中国黑龙江境内,这批俄军人数近万,不但带有步枪、机枪、大炮、铁甲车等许多新式武器,而且当中还有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逃到中国境内后,向张作霖发出了请求收编的信息,张作霖面对一大群金发碧眼的俄国兵既感到高兴也感到棘手。正当他进退两难之际,张宗昌毛遂自荐,说自己懂一点俄语,愿意承担起接收这批白卫军的任务。张作霖念其平叛有功,当即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张宗昌将这批白卫军接收后,将其中懂技术的白俄官兵编成了工兵和铁甲部队。从此,一支由俄国人组成的中国特殊兵种在东北诞生。张宗昌的“功劳”不仅得到了张作霖父子的肯定,而且他自己也大大加强了在奉军中的实力,成为奉系军阀中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武装力量。

通过一番整军经武,奉系的实力比第一次直奉战前大为增强。张作霖的东山再起又有了资本。

“奉天革命政府”财人一手两得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北京政权遂为直系军阀独自窃据。直系人物欣喜若狂地喊出了“直系即中央”的叫嚣。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主力并没有遭到很大的损失,榆关外还是他称王。他拍着大腿说:“吴佩孚小子有种等我二年。”

他大搞东三省“联省自治”,但是他的“自治”应该叫“洋治”,没有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是搞不成的。他大量搜刮东北人民的血汗金钱,大搞整军经武。

张作霖和他儿子张学良在振兴东北问题上顶了牛。可以说是两股道上跑车——不是走一条道。这天张作霖坐在炭火炉跟前暖脚,用五尺长的烟袋抽关东烟。深秋季节.屋里有暖气包,他不让烧,偏爱烤炭火炉,说这玩艺儿烤得脸热,浑身暖和。秘书长走进屋来,手里拿个皮夹子,向张作霖报告:“杨督办到。”这阵杨宇霆总参谋长兼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报督办这个头衔,就知道是来谈办兵工厂的事。

张作霖说:“请!”他把架在小方凳上的脚离开炭火盆远点。

杨宇霆穿着皮袄,戴顶貂皮四喜帽,一进屋脱下手套在炭盆烤烤手说:“烤炭火,是从心里往外暖和。”说着坐在对面椅子上。

张作霖把两只光脚丫蹭得“刷拉刷拉”响说:“这话不假,烤着浑身骨头节都舒服。今儿个上半晌,我到东塔转一圈,那算个啥农业实验场!我把地上的几间房子连根刨了,把飞机跑道从东往西修,南北两面盖修理房和仓库。”他看着杨宇霆,话是对秘书长说的。

秘书长站在椅子跟前没有落坐,脸上笑微微地说:“大帅,汉卿的意思飞机场不要多占旷地,那几间农业实验室不要动,从日本买来的器械才装上。”

“我说刨,就刨。试验啥花花点子,老祖宗种地没用这一套洋玩艺儿,咱们嘴里也嚼着高粱米子儿。”张作霖说着有些生气,腿往长伸了伸,脚丫子距离炭火盆近了,差不点烫着,他冷丁把腿缩回来说,“他妈拉巴子的,谁都往手里划拉飞机,这玩艺儿在脑袋顶上悬着,眼界宽啥都看见了。往骑兵堆里扔炸弹,就能把骑兵从炸散花。炸大桥就不用去堆炸药包。”两只脚丫子又“刷拉刷拉”蹭得山响。

杨宇霆点点头说:“汉卿还是喜欢飞机的,他主动要求兼航空处总办。郭松龄倒是打心眼往外烦飞机。”

“他心烦算老几。我张作霖要干的事,剁掉我的手,我要用脚踢。”张作霖把脚抬得高高的,怕踹上炭火烧了脚。他吧嗒一下嘴唇说,“邻葛,你把跟日本人买家伙(枪炮)的情况给我学学舌。妈的,就是扎脖不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