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戴笠全传> 第2章 童年命舛,初涉江湖(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童年命舛,初涉江湖(1)(1 / 4)

家族希望痛失科举及第梦

浙江江山县江山主峰仙霞岭婉蜒百余里,山势陡峭,曲径通幽,风景奇异。

仙霞岭北麓,有一小镇,名叫保安村。当地人将此视为风水宝地。

1897年,5月28日下午,在浙江省江山县硖口镇保安村的戴家老宅里一个男婴降生。

这个小儿,正是后来的戴笠,当时起名戴春风。

小春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夫妻俩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简直是用手捧着,怕指头碰着他;用嘴含着,怕牙磕着他。

到了1899年,当小春风长到3岁的时候,又添了一个小弟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小春风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了场急病,辞别了人世。这个家庭户主的去世,就好似一座完整的大厦,突然间抽掉了顶梁柱,顿时倾塌下来。

可怜戴氏一门孤寡,家里有长工里捣外拐,外有地痞流氓讹诈。各种不幸遭遇接踵而来,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怜一家孤儿寡母,怎能经得起如此这般的折腾?只有几年功夫,戴家就迅速沦落成一个家道艰难的破落户。

好在小春风的母亲蓝月喜相当能干,很会理家。她只留下一个忠厚老实的长工代为种地,克勤克俭,勉强维持生计。

由于缺乏严父管教,戴春风风风野野,毫无约束,以致从小养成了一种放荡不羁的坏品性。一会儿和这家的孩子斗气,一会儿又和那家的孩子打架,经常惹事生非,让其母操了很多心。

蓝月喜是一个知情达理的人,她将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了。于是戴母对春风一边严管,一边教育,特别是经常向刚懂事的春风讲述戴家的历史。

因此戴春风上学前就懂得很多道理,对自己家族的历史充满自豪。

民国以前,保安村只有私塾,戴春风7岁的时候,戴母就把他送进了私塾。

戴春风在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幼小的心灵中就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道理,对光宗耀祖有切身之感。

戴春风的先生姓毛,名蓬工,是一位慈眉善眼的长者。

毛蓬工知道戴家在仙霞岭曾是显赫一时的大户,对蓝月喜说道。“我非常喜欢这个学生,其气宇非凡,是个知书达理的好苗子,将来你们戴家的兴旺必靠他无疑!”

蓝月喜道:“谢谢先生的厚爱夸奖。这孩子虽有天分,但生性顽劣,望先生严加管束。”

聪明是绝顶聪明,可野性终究难改。

令戴母非常不安的是,在入私塾一年后,戴春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爱窥视别人的秘密、爱打小报告的习惯。在戴母看来,这绝非好兆头。

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戴春风养成了这习惯。他经常喜欢在暗中偷窥、偷听,注视着同学的一言一行。而这个不良行为,倒成了他日后当特务、孝忠蒋介石的本领,使他成为了中国的“希姆莱”。

母亲的教诲、先生的关照,使戴春风学习积极性很高,成绩一直颇佳。随着年龄的增长,戴春风也日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看法也日渐成熟。他幻想有一天能科举成名,考上状元、进士什么的,重振戴氏家族。

为了“扬名声,显父母”,给戴家祖上争光,戴春风咬紧牙关,潜心苦读,准备1905年秋天的乡试。

然而戴春风傻眼了,原来1905年满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了!听到这个消息,如雷轰顶!他寒窗苦读,为的是乡试一显身手,可命运却是这样地捉弄他。戴春风陷入了极度的失望之中,放荡不羁的本性开始膨胀起来。

朝廷废弃科举制度后,经过一番研究权衡,准奏了大臣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令各县设立适应新形势的学校。

1910年,江山县设立了文溪高等小学堂,规定收五年制的初等小学毕业生。

蓝氏不愧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她督促戴春风投考这所学校。“

青年社”会长寻花问柳耍风流

1910年春天,戴春风14岁,考入了文溪高等小学堂。

戴入校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活动能力强,很快崭露头角,被学校指定当了班长。

这时候,他的领袖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膨胀,他是一班之长,下了课或放学后,又是孩子王。恰好,他与乡塾时认识的同学周念行也在文溪小学读书,又成了同班同学,俩人在一起,用拳头在课外打出一片天下来,不时帮一些弱小同学的忙,很快混得一个爱打抱不平的好名声。

一天夜里,经周念行介绍,同学毛善馀,也就是后来的毛人凤,找到戴春风,请其帮忙。

原来,毛善馀的表弟与他一起考入文溪高等小学堂。表弟叫王蒲臣,江山礼贤乡人。王蒲臣的父亲是江山县很有名望的中医郎中,在城里挂牌开了诊所,以专治疑难病症而为乡邻们所推崇,求医者趋之若骛,生意十分火红,王蒲臣算是殷实之家儿子,他去外乡读书,自然给了足够的零花钱,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