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漂亮的大眼睛,小秀只好继续弯弯大拇指说谢谢。见到这个手势,小苏忙摆摆手,说了声:“不用谢。”
这声不用谢吓了小秀一跳,自从小苏回来后,还真没听过他说话。老话说的十聋九哑,但小秀一想便明白了,人家小苏是因为救战友才让耳朵受伤了,听不到声音的。但是他的声带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是能说话的。而且那声音听起来清清脆脆的,不得了的舒服。
小秀当然不好意思叫小苏一个人忙,看到还有一小半的麦子没有翻身,于是便拿了工具与小苏一起做。忙得差不多的时候好婆出来在:“小秀,我去换点面,这麦子下来了,我们就吃顿新鲜的面。”
小秀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好婆,那你路上当心,一会我再去菜园子里弄点菜,到时候配着吃。”村上磨面的人家住在村东头,村里人习惯拿点麦子去磨,然后给他们留点算是手续费了。也有的就是直接用家里的麦子换他家的面条就图个省事。
好婆点点头,就拎着个蓝子出去了。小苏到是好奇好婆去做啥,于是就问小秀,小秀听了觉得自己的肢体语言不够了。面条应该用什么手势表示?这麦子磨成粉到是好表示的,直接从地上抓一下麦子,然后做出磨的姿态,到是一看就明白的。
晒好麦子,小秀便拿了一个破盆子去河边上盛了点草木灰回来,然后又从树上折了一枝树枝回来,等做好了小秀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小型再小型的写字板。小秀拉着小苏蹲到那盆前用笔对话了。因为不知道小苏认字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于是小秀便试探的写了几句:你能看懂我写的字吗?我写字,你回答,好不好?”小苏看了之后,点了点头,说道:“能看懂,你写字我回答好的。”于是两人就这么着开始一说一写的对话交流。
等好婆换了面回来时,小秀已经跟小苏混得很熟悉了。小秀感觉小苏特别的单纯,问什么答什么,就跟那种知不无言,言无不尽一样。只是,聊得时间长了,小苏也有点混乱了,因为小苏听不到自己说的是什么,很多的表达都有些错误,于是两人就深入再深入的交流。
好婆回来了,两人就帮忙干活了。小秀差小苏帮着揉面团,这面要揉得劲道了才好吃。小苏自然不会说不好,只是真要等他动手了,小秀却说要等一等。然后就去了菜园子,挖了好多青菜,准备榨了汁做绿色面条吃。若不是条件有限,小秀还想做五色面条吃呢。
拿了菜,榨了汁,再让小苏和面,然后做了一顿绿色的面条来吃。吃的时候配了西红柿,再加上早上没舍得吃的鸡蛋。为了怕好婆再次舍不得吃,所以小秀盛面的时候,就把鸡蛋都平分了,一人一份,这样子好婆就不会舍不得吃了。
这绿色的面色,小苏和好婆也是第一回吃,吃了真道好吃。只是好婆却是有点舍不得了。这菜榨了汁就不能再做其他用了。就怕小秀费菜!小秀懂得好婆的想法,便端着面碗蹭了过去:“好婆,这点菜不会浪费了。你看吧,小苏回来了,怎么着也要吃回馄饨吧,这点菜正好做馅,一会再去割点肉,晚上正好做顿好的,也算是给小苏接风了!”好婆听小秀这么一说,也就松开了眉头,还一个劲的叮嘱小秀多割点肉。小秀听了直点头。
为了逗好婆开心,小秀就跟好婆讲刘家婶娘要帮她做媒,介绍的人是婶娘的娘家侄儿:“好婆,你讲好不好笑,我才多少大,婶娘居然想帮我做媒了呢。”边说边冲着好婆笑,顺便还狠狠的捞了一筷子面吃,还是自己擀的面条好吃,比外面卖的机器做的面条好吃一百倍。
没想到好婆居然停住筷,说了句叫小秀吃惊的话:“你婶娘说得没错,你也已经十八岁了,按着以前已经是当妈的人了。是应该开始留意你的婚事了。跟好婆讲讲我家的小秀喜欢什么样的人,到时好婆也好帮小秀留意一下的。再说我们小秀那么漂亮,那么能干,一定会有很多人中意的。”
“好婆……”小秀到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小苏,虽然知道小苏听不清楚,但小秀还是感觉很别扭,当着一个男人的面说相亲,这个还真的是有点不好意思。而合小苏还特意问了一句:“小秀,你们在说什么?”小秀更是红透了脸,胡乱的挥了挥手表示没有什么。还好小苏没有再继续追问。
不过好婆的话,也让小秀拎清了不少,身处于这个时代有些东西真的需要自己去适应。不论是生活上的习惯,还是民俗上的习惯。以前小秀的择偶对象至少也要大学本科毕业,不一定要有车有房,但至少月收入应该比小秀高,而且人要有上进心。
换到这个时代,初中生、高中生已经是高材生了,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精贵的不得了,找老婆都是挑了又挑了。有车有房这一条也是难的,房子到是宽敞了,但四个轮子的车只能是白日梦了,有个自行车已经是很好了。所以小秀觉得自己现在要改变一下找对象的条件了。
好婆笑眯眯的看着小秀左思右想,然后慢慢的吃尽了碗里的绿面条:“小秀,你慢慢地想,想好了跟好婆讲,你是个好孩子,好婆一定不会委屈你的。”
小秀是想不出头脑了,以前没嫁过,现在还年青,嫁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