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吧? 只要双方是真打,此时任何一方就都不可能认怂。 政治斗争中是没有后退可言的,毕竟你想后退,你身后的政治、军事集团也不可能让你后退,大家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这上面了。 当然,要非说有风险,那也是有的。 万一双方不是真打呢? 但这个想法,就连颉利可汗自己都觉得很可笑。 不是真打? 太子和齐王在统一天下中的矛盾是真的吧? 梁太祖拉偏架、平衡双方势力,导致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也是真的吧? 宫中发生的政变,也是真的吧? 这一切的真实,都有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那就是“利益”。 坐天下的只能有一个人,胜者就是九五之尊,败者必然万劫不复。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和齐王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他们又怎么可能团结一致演一场戏呢?更何况演戏是给谁看呢?他们能确定突厥人就一定会南下么? 总不能搞这么大阵仗,就为了逗自己玩吧? 想想也绝对不可能啊。 就算其中一方有这样的想法,另外一方又怎么可能会去配合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总之,颉利可汗想来想去,都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于是,他当即召集各部落首领。 “发兵,南下攻梁!” …… 渭水河畔,突厥的大军列阵,旌旗飘扬。 颉利可汗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只想大笑三声。 他很想说:还有谁! 现在的情况跟真实历史不一样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颉利可汗虽然率大军入侵,但他也知道梁朝有个非常能打的秦王。 因为秦王在整个统一的战争中实在太耀眼了,根本无法忽视。所以即便是颉利可汗,在对上他的时候,即便是处于优势也能感觉到巨大的压迫感。 但这个世界中,秦王不存在了。 虽然在统一的过程中,齐王、卫王也都有一些亮眼表现,但跟原本的秦王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这个位面的颉利可汗并不知道秦王的存在,但他长了眼睛,能够看出齐王和卫王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太大的威胁。 此时,在颉利可汗看来,自己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 天时,他带着突厥大军主动出击,而梁朝是被动防御,调集军队需要很多时间。 地利,他逼近长安城下,想打就打想走就走,骑兵来去如风。 还有最重要的人和,此时梁国疯狂内斗,本来国力就孱弱,现在还在死掐。 颉利可汗非常确定,自己只要在长安外围上几天,都不需要攻城,齐王就会乖乖地把各种金银财宝、美女全都送来。 如果长安空虚,他甚至还可以攻下长安。 或者等以后赵德言对突厥的改革完成后,他带着突厥大军统一中原,同时做突厥人的可汗和中原人的皇帝,也未尝不可…… 颉利可汗傲然道:“怎么样,齐王有回信了吗?” 此时的长安城中,是齐王控制着局势。梁高祖虽然还在,但大家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已经被彻底架空了。 至于齐王,他此时倒是已经让梁高祖下诏改立他为太子,但颉利可汗当然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齐王。 使者回禀:“可汗,齐王说,稍后会亲自来到渭水岸边,拜见可汗。” 颉利可汗不由得哈哈大笑:“很好,很好!” 在他看来,自己的猜测显然一点没错。 齐王肯定是虚了,所以才亲自来渭水岸边来拜见,向自己认怂。 而且,这个齐王毕竟是领兵打仗的人,有几分胆色,没有一味地躲在长安城中不敢出来。 不过有没有胆色都无所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都是虚的。 在这个位面中,颉利可汗还没有遭受过秦王五次三番的毒打,所以还是十分自信的状态。 就在这时,城门开了。 两匹快马跑在最前,分别是齐王、卫王。 突厥这边也有眼力好、认识这些人的,第一时间就向颉利可汗汇报。 颉利可汗微微一笑,这两人是梁朝的核心人物,形影不离。 虽说卫王擅长步战,但这个场合腿过来也确实有些奇怪了,所以还是手持陌刀骑马而来,万一打起来还是可以下马的嘛。 但紧接着,后面又有人出现了。 程知节、秦叔宝两位勐将分列左右。 身边人再度汇报。 颉利可汗点了点头:“嗯。” 这两位勐将是齐王的心腹,此时出来也情有可原。 但紧接着,情况似乎有些不对了。 因为,魏徵、平阳公主也来了! 听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颉利可汗愣了一下。 什么情况,这两个人为什么会在长安城内? 紧接着,尉迟敬德、太子以及太子身边的许多重臣,也到了。 最后,士兵推着一辆小车,来到渭水河畔,其他人纷纷让开,让这辆小车停在正中央。 上面的人身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