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秦王,也不算通关,因为那是太子的胜利,而不是齐王的胜利。 游戏还在继续进行中。 即便李鸿运帮助太子干掉了秦王,或者帮助秦王干掉了太子,接下来他还得继续干掉太子和秦王,才算成功。 这就难办了。 在帮助秦王赢得玄武门之变后,再干掉秦王? 这难度直接高得突破天际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帮秦王。 所以,在完成玄武门之变的第一时间,在秦王和功臣们因为大功告成而欢喜的同时,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头功作用的齐王默默地抽出佩剑自刎。 “四弟!四弟!” 秦王大惊失色,他冲上去抱住齐王的尸体,却发现脖颈处的大动脉血如泉涌,人已经彻底失去了生机。 秦王痛哭不已。 他显然想破头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两兄弟一起共患难,到了该享福的时候,齐王却想不开自刎了…… …… 再度回到最初的起点,李鸿运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办法,并决定从根本上改变策略。 “已经搞清楚了,‘赢得玄武门之变’的意思是,要成为这场政变的最后胜利者。 “依附于太子或者依附于秦王都不算赢,得扮演齐王,干掉所有人并成功大权独揽。 “这难度又拔高了……” 李鸿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独立于太子、秦王之外,成为第三股势力并坐收渔利的办法。 但在简单的几次尝试之后,却发现这根本行不通。 《暗沙》在这方面还挺人性化的,之前扮演过的内容,如果不需要改变的话,可以直接跳转关键节点。所以李鸿运尝试了几次,都是直接从玄武门之变开始的,倒是也没浪费太多的时间。 这种办法之所以行不通,原因很简单:两不相帮意味着会被两边同时提防,而作为实力最弱小的齐王,自然会被第一个干掉。 也就是老大和老二打起来,把老三给打死了。 历史上三分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很少出现,正是因为弱小的第三方其实很难抓到什么太好的战略窗口期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刚刚露出苗头、有希望成为第三强的时候,另外两强已经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立刻停止争斗把第三方给掐死了,不会傻到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被干掉”也并不意味着齐王会被肉体消灭,只是在太子和秦王的联手打压之下,他的势力被削减到一个无法对两人构成威胁的程度。 而后,太子和秦王继续斗。 结果毫无疑问还是秦王胜利。 于是李鸿运非常绝望地发现,三种可能性他全都尝试了一遍,却都赢不了。 帮太子,在梁高祖的平衡下,秦王还是能靠着碾压的情报优势翻盘; 帮秦王,秦王直接无敌了,接下来更难扳倒秦王; 两不相帮,被联和打压,还是秦王赢,还是没法扳倒秦王。 所以,思来想去,李鸿运得出一个结论。 他原本的那种玩法,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玄武门之变的格局。秦王仍旧是稳操胜券,他和太子表面势力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一碰就碎。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还是以秦王为主的。 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虽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副手身份跟在秦王身边。 那么,手下的人才,或者天下的人心向背,自然就仍在秦王一方。 他扮演的齐王,还是一辈子都活在秦王的阴影之下。 “所以,想要赢得玄武门之变,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取代秦王,成为梁朝的真正开创者?” 李鸿运感到头大如斗,这难度,一下子又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但全面分析下来,这也只能是唯一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李鸿运决定从头开始。 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年龄。 齐王比秦王整整小四岁。 所以,当齐王在晋阳获得第一次立战功的机会时,秦王已经二十岁了。 秦王是十八岁开始领兵打仗,此时已经整整打了两年,打出了包括但不限于“雁门救驾”、“万军丛中救出梁高祖”、“谋划晋阳起兵”、“大破宋老生”、“浅水原之战大破薛仁杲”等诸多名场面。 紧接着就是平刘武周、讨伐王世充、虎牢关一战擒双王。 前面那些行动时,齐王的年龄还太小,只是留在晋阳,没机会建功立业。 而后面的这些行动,齐王虽然可以随军,但秦王已经建立起了极大的功勋,而且都是决定国运的倾国之战,梁高祖没道理分兵。 所以,由于年龄问题,齐王注定要永远活在秦王的阴影之下,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玩家扮演的是太子,那李鸿运还能挣扎一下。 可以在最初就主动要求领兵打仗,多拿几个提升战力和兵法的天赋技能,把这些军功抢过来。 但换成了齐王,一个年龄问题就够让李鸿运头疼的了。 不过李鸿运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仔细研究一番之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浅水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