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上有佳穴的话,至少要穿过抚仙湖,那这条水下长城恐怕绵延也很长的距离。
“莫闷得”(“没问题”广东话)旁边的活计听到这个大活早就蠢蠢欲动,哪会在乎走些路。
在老红头的肯定下,我几乎没有犹豫,众人将潜水装备都放在入口处,但是由于没有点鞋,所以脱掉脚蹼后光脚在地上走还是很不习惯。为了避免被碎扎破脚,我还是给小月特地做了一份“裹脚布”,避免她的三寸金莲受伤。
小月很是满意,得意得第一个带队向前走去。我只得将她拉回队伍中,前面危险未卜哪能让她打头阵。
我们带得都是潜水灯,穿透力比较强,但是发散力差,还好这长城内部并不宽,所以光线到是可以,队伍向前行进一直很顺利,不时碰到一些各个时期的遗物,但是没有尸骸,应该都是失足落入抚仙湖底的山民,很多人变成了水底那些浮尸,但是身上的一些衣物不知道怎么会到达这密闭的水底长城深处。
越往里走我越觉得这水下长城很蹊跷,将水长城休成密闭形状,只留一个带回水槽的入口,显然是有意为之,难道古滇国的人会通过那个入口到达什么地方。
正在我思考当中,前面的伙计有所发现,通道两侧都会有入置火把的插槽,通道在走了一段距离后会有一些转弯,在一些转弯的地方,会有一些破损的木桌椅,应该是供人短暂休息的地方。在其中一处木桌上我们发现了水下金字塔顶端的“巫师”形像纹饰。
这更坚定了我的判断,这肯定是古滇国专门用处的通道,在抚仙湖水城没有沉入水中时,这个水下长城的入口肯定是浮在水面上的,整个长城的建筑应该也不会有现在这么深,否则在古时候滇人没有任何潜水设备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水下十几米深的地方修建这个奇迹般的建筑。
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这个长城是顺着龙脉的走势从抚仙湖东北的古城修往西南方向的李家山的话……那么必须经过抚仙湖深达100多米的深水区……我们是要通往100多米的水底?还是这个长城真的能浮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