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七零之走出大杂院> 第116章 第 11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第 116 章(4 / 4)

接下来就简单了,把招牌做好,取个饭店名字叫御膳人家,之后便要开业了。

至于菜单,顾舜华和顾全福商量过很多次,现在是刚开业,没那么多钱财来运营,自然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做,慢慢做大了再讲究排场。

但是御膳人家这个名字又有些大,如果菜单太寒酸了,衬不起来,怎么也得讲究讲究。

最后顾全福支的一招是,来一个新奇的,但是又不至于成本太昂贵的,那就是炭墼红烧肉了。

炭墼是用炭末和黄泥捣紧做成的炭块燃料,这个有些年头了,宋朝的书里就提到过“供香饼炭墼,并挑担卖油”,早一些北京城有卖的,不过现在没了。

用炭墼做红烧肉,顾全福以前做过,做出来后吃到的没有不拍案叫绝的,但是现在北京城里买不到炭墼了,尝过的也就没了。

顾舜华要开饭店,总得有点新鲜的,于是便有了重新做炭墼红烧肉的主意。

至于炭墼,自然是只能想办法自己做了,好在也不是太难,把炭块给砸碎了,用米汤来和,再加点黄泥,慢慢地晒干晾制,最后也做成了。

买了上等五花肉,切成小块煸炒上色,之后加了调料放在砂罐子中,那砂罐子自然和寻常罐子不同,要底盘更宽厚,恰好和炭墼尺寸差不多,砂罐子里先放一层竹箅,防止烧糊了红烧肉块,竹箅上码一层葱段,葱段上铺红烧肉,红烧肉上再一层葱一层肉地这么铺好,最后盖上盖,用毛边纸沾着浆糊给封上,但是又会留一点透气的余地。

那炭墼慢慢烧起来,没有明火,但是热度不断,就这么一直慢慢烧,烧上一天一夜,这炭墼烧完了,菜也就成了。

这是费功夫的菜,顾舜华是想着,也不可能天天有这个,反正是一个招牌,到时候一天只推出那么五份,让大家有些想头就是了。

这头一次做炭墼红烧肉,顾舜华也是由顾全福指点着做的,等做好了,解开砂罐子盖,一股子浓郁酥烂的香味就往鼻子里钻,热气消散,她便看到那红烧肉泛着油亮亮的红光,那颜色真好。

她拿了筷子,夹了一块,之后吹着气小心地尝了一口。

尝了那么一口,她就知道了,自己饭店生意肯定差不了了。

红烧肉不是没吃过,进了玉华台享的口福多了去,但是这么入味的红烧肉,也就是之前的一根柴猪头肉能比一比了。

偏生这个在北京城还更新鲜,怎么着都能出一出风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炭墼红烧肉,参考王敦煌的《吃主儿》一书。

王敦煌是什么人呢,他是王世襄的儿子,他写了一本书专门记载自己家长辈做饭的事。

王世襄又是什么人呢,曾经的京城第一玩家,是把各种爱好都玩出学问来的大牛,有一句夸张的话是“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一个王世襄”。

然后前面提到的八十年代初中国第一次烹饪大赛,王世襄也是评委之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年时候,他主动报告要求被抄家,只不过跑去找的是文物局的卫兵,因为知道文物局的人识货,果然文物局把他收藏的好东西全都抄走好好保存了。

章兆云的爸,其实有一点点王世襄的影子,当然了,因为那不是主要人物,着墨很少,所以真得是极少的一点影子。

下一本《七零之走进四合院》打算多来一点影子!大家快来收藏一下吧!(突如其来的骨干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