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攻占青州,郑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
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
这样,郑玄在七十岁时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他老当益壮,仍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
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 ……
在家里,他也对经学念念不忘,不仅自己、门徒,就连他的婢女,也要习颂。
有一次,一婢女做事不合郑玄之意。郑玄对别人要求严格,且不留情面,就要责打那位婢女。
婢女也不甘示弱,与郑玄争辩,郑玄一怒之下把婢女拉到泥地里,以示惩罚。不一会儿,另一位婢女经过,看到这种情景,出口成章,用《诗经》中的一句诗问:“胡为手泥中?”
意思是:你为什么在泥中呢?
这位婢女也以《诗经》中的诗句作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意思是:我分辩的时候,正赶上他发怒。
两位婢女以《诗经》中的句子作这种情景式对话,可见对《诗经》熟习的程度。
后来,“郑玄诗婢”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诗礼传家,家风儒雅。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博学多识,家中完全是书香气氛,不仅子女读书,婢女也读书,对《诗经》等儒学经典非常熟稔。
可见,郑玄的治学真到了“癫疯”的状态。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