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袁先生归乡后的生活,我本只觉世人原本有三种活法,而先生却创造了第四种洒脱自在,恬淡惬意,闲适自如。也因此,在看到这首无名诗时我第一时间便想到的是袁枚袁先生,以先生的才具,想来他的笔下也会有如此美妙如此逸趣横生的小品诗文。”
“想来这篇神书真正的撰写者也是有如袁枚先生一般的志趣吧!”
“所以,我之观想的幻境中便就出现了袁先生,在我幻境中的那袁先生也即是我所认为的神书撰写者。”
“若是袁先生,定然不会叫这首诗为无名,其名当是为所见。”
许年的语速不疾不徐,清晰有力,与这长长的阐述中他将那纸面上简简单单的老年儒生形象勾勒的愈来愈丰满,在即将结束的最后,他终于是点出了这首诗事实上的真名所见,以及它真实的作者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