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保持在十之三四,这还是因为在开悟之时可借天地之力得窥神书作者成文时的一缕情绪波动,比如许年开悟渡易水时的些许慷慨悲歌之情、入定赠范晔时的点点离思、或是临场激发敕勒歌时的微微怅寥廓之意。
对于非天赋神书而言,若无前人指点,那就只能靠自己的第一印象去摸索,那样初时有个十之一二的契合度就算是不错了。
神书作者、创作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感情、意境这些都是熟读经史子集、参加过诸多传统文化比赛的许年所能掌握、了然于胸的。
这个世界虽然让自己两度经历亲人离散之苦,但它并没有抛弃自己堵上所有的大门,而是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开了一扇能触及此方天地奥义至理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