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红楼之开国风云> 第264章 嘴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嘴脸(1 / 3)

章总督一死,不要说江南官场, 便是朝廷都掀起轩然大波。

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情绪, 或者说,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认知, 那就是:一死万事休。就是说,不论你这人生前有什么大奸大恶,既是死了, 也便算了, 不计较了。

这说的是恶人之死。

而章总督,乃江南战功第一人!

据说, 章总督的死讯传到内阁, 孔国公问了三遍, 才相信,章总督自尽是真的了。

孔国公那双手, 抖的险连章总督的遗折都接不住, 还是林翊先接了, 放郑而重之的放到孔国公手里。林翊盯着孔国公那双滚出热泪的老眼,相信,孔国公不是为章总督之死而伤心,他怕是为自己的首辅之位而伤心。

因为,章总督自尽,朝廷必然要给天下一个说法!

而担得起此责任的, 内阁之中, 除了首辅, 再无他人!

陈柒宝见到章总督遗折后,什么都没说,便打发孔国公下去了,他对林翊只说了四个字,“朕没想到。”然后,陈柒宝的眼圈也忽地红了。他不能说自己没有私心,如果没有私心,不能江南战事甫一结束,便将章总督调离浙闽,安置在与章总督有嫌隙的前直隶总督孙总督的位子上。但,陈柒宝所做所想,叫林翊说,陈柒宝让章总督自辩,对浙闽两地总督上的折子不置可否,大概是有削章总督威望之意。不过,陈柒宝不会想让章总督死,毕竟,依章总督战功,倘叫朝廷逼死,那么,陈柒宝得是个什么名声?底下大臣是个什么想头,就必陈柒宝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没想到,能有什么用?

这是天底下最无用之语。

林翊都觉着,已无可言之语,他轻声道,“陛下若无吩咐,臣告退。”

陈柒宝坐在龙榻之上,他道,“林卿,你知道坐这龙椅,是什么滋味吗?”

林翊连忙道,“臣惶恐。”

“世人皆以为,此乃天下至尊之位,可朕坐时,望向昭德殿那满殿大臣,周身无数宫人内侍,他们揣摩着朕的喜恶,讨朕的开心,朕的身边,有臣子的忠心,有宫娥的欢颜,可朕这心里,有时总觉着,空落落的,孤独极了。”陈柒宝望向林翊,“就是朕今日的话,除了林卿,还有谁能说呢?朕是觉着,章总督于江南威望过高,江南的将领,都是章总督旧臣,那些个骄兵悍将,朕担心,他们久在一处,未免成群成党。可要说,朕有令章总督自尽之心,朕若有此心,天地共弃!”

林翊忙道,“陛下!切莫说这样的话,臣知道,陛下不是那样的人。”

“朕,伤痛至极。”陈柒宝说着,眼泪便滚了下来。

林翊如何能此时退下,劝他道,“陛下还需有应对之法。”

陈柒宝道,“都是朕的不是,林卿当初提醒过朕,应先私下问询一二。朕不知,章总督这般烈性。”

当天,林翊夜深方得回府。

舒静韵还在书房等林翊,见他回来,连忙道,“我听闻章总督……”

“这消息传的可真快。”林翊面现疲色。舒静韵饶是觉着,这消息怕是做不得假,也不禁道一句,“竟是真的。”

林翊叹口气。

舒静韵道,“朝廷要如何交待?”

林翊冷哼,“自当看孔国公如何交待了,他是内阁首辅,当初,就是他一力主张质问章总督此事的。”

孔国公简直是在百官的沉默中下的台,好在,孔国公有个太后女儿,孔太后与陈柒宝道,“我虽不大明晓政务,可想想,有两位封疆大吏提及章总督任中之事,难道不该问一问他?章总督这样的烈性,哀家亦是惋惜。可内阁有七人,难道,就老国公一人一力坚持令章总督自辩?”若是因章总督之事下台,孔太后很为家族不平。

陈柒宝道,“那依娘娘的意思呢?”

孔太后叹道,“老国公眼瞅要八十的人了,上了年岁,也该回家颐养天年了。”孔太后也知必然要有为章总督之死负责之人,不过,要换一个名头,让父亲因老迈致仕。

陈柒宝见孔太后并未提什么无礼要求,道,“这也好。”

因孔国公章总督之事,继母子二人的兴致都不高,略说两句,孔太后说累,陈柒宝便出了慈恩宫。

只是,孔国公因年迈致仕,致仕之时,不忘一道把谢国公带回家去了。孔国公说的,“老夫年迈,将八十的人了,若不是担心朝廷担心陛下,按规矩,七十五就该退了。怎么,老谢,你与老夫同龄啊。”

说得谢国公好生尴尬。

不过,只这点子尴尬,依谢国公的脸皮,并不算什么大事。奈何孔国公这老杀千刀的,这么不名誉的退休后,竟然给朝廷上了折子,折子的内容就是:论致仕的规矩。里面大书特书七十五岁致仕的要紧处,因为,据孔国公说,一过七十五,人的精力啊体力啊啥的,都跟不上了,所以,朝中大员七十五岁致仕,是极有道理的。今他初初明白此理,只后悔没有早些致仕,以至尸位素餐,对不住朝廷,对不住陛下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