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扫一眼,“温家?他们家十七郎的伤养好了吗?”
跪坐着帮她梳理长发的侍婢们闻言吃吃笑,“还没呢,说是要养到过年才能好。”
天使们代表长安宫廷,自矜身份,格外看重规矩,得知温小郎直呼九宁的闺名,在一场宴席上发了几句牢骚。
宴席上的众人纷纷向温家人投去幸灾乐祸的一瞥。
温家家主脸色铁青。
温十七郎先是被周家郎君乱拳揍了一顿,回家遭到长辈的训斥,被罚闭门思过,几天后又被家主叫到祠堂施家法,新伤加旧伤,屁|股开了花,这一躺少说得两个月。
听婢女们绘声绘色描述温十七郎那边的凄风苦雨,九宁心情舒畅,早上吃了两大碗羊肉馎饦。
用过朝食,九宁照例去箭道。
十一郎看到她,一阵错愕:“你怎么还来啊?”
九宁白他一眼,“我不能来吗?”
十一郎摇摇头,挤开阿大、阿二,狗腿地帮她拿东递西,跟在她身后转来转去,伸长胳膊扶她上马,“今天齐家娘子请小娘子们赏梅花,五娘、八娘她们全都去了,你怎么不去?”
九宁已经扬鞭跑远了。
自从十一郎痊愈后,便厚着脸皮时不时跑到箭道露一下脸,看九宁没有赶他,他开始得寸进尺带着其他堂兄弟一起来,九宁仍旧不理会他们,自己练自己的,再后来周家各房少年郎集体出现,郑重给九宁赔不是。
双方正式和解了。
现在箭道每天都很热闹。
周刺史欣慰地发现,以前最吊儿郎当的小郎君也跟打了鸡血似的分外上进,拉弓拉到伤了骨头还哭着喊着要坚持。
从骑射师父汇报的近况来看,所有人进步飞快。
周家终于有人继承周都督的英武了!
周刺史老怀大慰,问骑射师父家中子弟怎么都开窍了。
骑射师父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郎君们说不能输给其他人,不然九娘就不和他们一起玩了。”
箭道的箭靶是有数目的,每次可容十几人同时拉弓。
九宁虽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却一点都不怯场,面对一院子的郎君,完全不忸怩,每次都大摇大摆直接走进去,站在最中间、最显眼的地方练。
家中郎君暗地里争抢离她最近的那个位子,一开始他们商量着按辈分来,谁辈分高谁就可以站她旁边,后来有人不服,要求凭实力说话。
谁表现最好,谁才有资格站在九宁身侧!
于是各房郎君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进步,十一郎在短短半个月内进步神速,他母亲喜极而泣,前不久捐了一大笔香油钱给永安寺。
周刺史啼笑皆非,派人问九宁要不要重新选个练骑射的地方。
九宁道:“不必了,箭道就很好。”
她知道自己的斤两,侍婢和护卫们每天把她夸成一朵花,就好像她筋骨奇佳,是天才中的天才,马上能练成周都督那样似的,其实她只是做到最基本的不偷懒而已。
和周家郎君一起练习,她可以从其他人的进步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至于被侍婢们哄得飘飘然。
当然,还可以顺便发展一下小弟,为以后逃命多铺一条路。
江州其他世家小娘子的邀请,她高兴了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赴宴,不高兴了就不去。
总之,看心情。
天使们逗留江州期间,尝遍江州风味,马车塞满了各大世家送的“土产”,准备返程。
周刺史预备丰盛宴席为官员们践行,各大豪族前来相送,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又是一夜饮宴,烛火辉煌,闹到天明。
为示郑重,周家郎君全被叫到宴席上陪长安贵客们吃酒论诗,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周家引以为傲的少年才子周嘉暄,连十一郎也被拉出去滥竽充数,表演射术。
九宁这几天开始练准头,白天练了一下午,肩背酸软,手臂抬都抬不起来,很早就睡下了。
睡着的时候枕的是软枕,躺的是松软衾被,侍婢在罗帐外点起熏香,炉火一烘,满室馨香,连梦里也能闻到那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
醒来时,身下却硬邦邦的,又冷又硌人,浑身上下僵硬酸疼,没有哪一处是舒服的。
九宁浓睫轻颤,张口唤衔蝉的名字,一张嘴,灌了一口冷风。
她喉咙一阵刺疼,剧烈咳嗽几声,爬了起来。
没有高床软枕,没有美貌婢女,没有锦帐金钩……
九宁瞪大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空荡荡的车厢里。
这车厢还在不停移动。
马车外传来狂风怒吼声,漫天风雪拍打在车窗上,车厢到处漏风,她冷得瑟瑟发抖。
车窗被几枚长竹钉钉起来了,九宁抱紧双臂,打了个哆嗦,伸手去掀车帘。
手臂根本抬不起来。
九宁咬牙试了试,手脚酸软无力,不是那种劳累过后的无力——她被下药了。
“县主醒了。”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