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也并没有专门的人站岗,守门啥的,显然可以随意进出,很开放的形态。
韦宝和王秋雅往里面走,见到一个中年女人在打扫。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均为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
王秋雅对于书院的学规很感兴趣:“公子,看一下学规再进去呀,等下别冲撞了学规,挨处罚。”
韦宝呵呵一笑,跟着去看。
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廖夫子又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
书院学规: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好些个字我都不认得。”王秋雅道:“跟着公子来听学,也可以学习学习。”
韦宝点点头:“有这个思想准备就很好啊,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
两个人正说话间,廖夫子出来了。
“韦公子,您来了啊?”廖夫子满面热情。
韦宝一汗,这似乎不应该是学生和老师想见的场景吧?
怎么感觉廖夫子跟个山海楼的孙掌柜一般去了啊?
你开的是书院,又不是开办的酒楼,好吗?
是不是应该严谨刻板一些,不苟言笑一些,才符合古时候夫子的形象吧?
廖夫子还好一些,韦宝随眼望去,只见一帮学子,一个个脸刷的白白的,好些个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噗了粉?
gay里gay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