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为种植园提供生产资料,每一项都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而且数年之内,见不到任何回报。虽然大家看沈默的面子上,只能咬着牙、和着泪往里投钱……基本上那些年,通过海上贸易赚到的钱,全都投进去了……股东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当吕宋现大规模金矿之后,早就两眼绿的股东们,全都如饿了十天的狼一般,嗷嗷叫嚣着要大捞特捞,补偿这几年遭受的损失。以他们的意思,把这些矿山圈起来,然后从佛朗机商人那里大量订购黑奴,或者逼着土著充当劳工,连工钱都不用付,挖出来的金子全归公司!
但沈默不能答应,他需要吕宋的金矿,来盘活自己布置的整盘棋局。
~~~~~~~~~~~~~~~~~~~~~~~~~~~~~~~~~
给南洋公司高管编写的教材,沈默将殖民地分为三种,拓殖型、掠夺型和商业型。掠夺型殖民地,就是只对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包括人口资源进行破坏ing掠夺;至于商业型殖民地,就是将殖民地当作原料生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而拓殖型殖民地,是宗主国海外的延续,不仅可以实现前两者的功用,重要的是,可以成为国土的一部分,国民永久的定居之地。
很显然,第三种长远,也有yuhu力……如果真能使吕宋成为拓殖型殖民地,南洋公司无异于成为一方诸侯,诸位股东都是国的公卿,这样的yuhu,足以让人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
但是这种殖民地的形成条件却又太苛刻了,先需要殖民地没有原住明,或者明程极低,这样才有可能抹去原先明的印记,使的明扎根;同时对原住人口的数量也有要求,管汉明的同化作用强,但如果原住民人数太多,同化的难就太大了。彻底种族屠杀当然也可以,但这不是国人能干出来的事儿。所以要想成为华人的拓殖之地,先得明程很低,人口也得十分稀少。而且不能距离本土太远,自然环境也得适宜生存。
吕宋,十分难得的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但前提是,得把姓吸引过来。
前面说过,黄金,是不二的法宝。而且必须让人感到自己会大赚特赚,才能放下手头的营生,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前来吕宋淘金。
郑若曾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股东们终于答应,再给他三年时间,如果三年内仍然不见盈利,那么就必须把金矿收回,由公司**开。
取得了股东们的谅解,郑若曾展开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将南洋现无数金矿的消息,传递到了大江南北,终于拉开了大移民的帷幕。
距离吕宋近,民众也敢冒险的广东,先感受到淘金热的冲击……农民们典押田宅,工人们扔下工具,士兵们脱掉盔甲,士子们离开书房,甚至连一些下级官员,也抛弃了他们的官职,纷纷买票登上前往吕宋的客船。
淘金潮热的年月里,广东城一半的房子已人去楼空,因为劳动力突然短缺,工场大面积停工,甚至连已经行数年的报纸,竟然因为排字工人离去和订户的离散而不得不停刊。这股热潮接着席卷福建、广西和湖广,湖广,仅隆庆年一年,就有七万名成年男子,抛下即将收获的庄稼,南下广州乘船再南下。与此同时,有四万多福建人从泉州出前往吕宋。甚至连向来自得自满,无比恋乡的江浙一带,每日都有数艘满载着淘金客的大船出航。
来自国内各省的淘金者,使吕宋的人口猛增。隆庆五年,吕宋总督府的册人口是八万七千人,一年后,已经达到了三十一万五千人,又一年,人口突破五十万。因为采金点星罗棋布,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昔日里死气沉沉的吕宋岛,终于因为淘金客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
淘金客们抵达吕宋后,先向总督府登记造册,然后被编入一支支采金队伍,宣布纪律之后,由南洋公司的安保部队,带到相应的采金点去。起先然们怀着惴惴的心情,担心会不会被拐骗了,但很快这种担心就被跑到霄云外,所有人的心只剩下一个声音,那就是‘黄金、黄金’!
从北部山区,到部山脉,一直到南部的山地,到处都有南洋公司设置的采金点。起初,由于金沙地表层,所以只要用一个普通的洗脸盆,就可以从沙里淘洗出黄金。多笨的人不用教也会,完全是一种拼体力的活。那时候,平均每人能淘到两钱金子,一个月下来就是两黄金,这相当于国内平均月收入的二十倍。而一些富矿区,甚至有人一天就能淘到这个数。
万历四年,吕宋淘金热达到了顶点,黄金产量由隆庆五年的三万两增加到一千五万两,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一半,南洋公司也由此赚得盆满钵满,不仅早就挣回了本钱,而且每年都给股东们带来巨额的分红。
但让开眼界的,是黄金神奇的带动作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国人都很清楚,因此获得财富的同时,他们也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无论是财产安全,还是人身安全。所以直接获利的是汇联号,这家早就根深蒂固于人们心的银号,成为了淘金客们保存黄金的选,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