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自有嶙峋骨。
赵贞吉怎么受得了这份羞辱?便连上了四道奏疏,终于获准了辞职。此刻虽然此刻天寒地冻、运河不通,但他可没才徐阶那份儿厚脸皮,会赖到来年开春再走,便在新年前五天。孑然一身,悄然离开了京城。
赵贞吉这样一走,李春芳彻底没了盟友。痛感内阁中虎狼环伺。也动了归隐之心。过完年便以身体不好为由”上了道奏疏请辞,皇帝自然不许。当他准备再上的时候。却被山西帮的人劝止了。虽然你身处虎狼之窝。可谓世上最没地位的首辅,但这时候哪能走?你要是走了。我们子维怎么办?
为了大局,李春芳只好不再提辞职的事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些投靠高拱的鹰犬,早就杀红了眼。又怎会放过他这块,高阁老首辅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呢?于是二月初,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春芳。言其先前乞休,只上一封奏疏就没了下文,毫无诚意。并说这是因为李春芳想要为其弟改官冒恩,所以恋栈内阁权位:又言其父在家乡行为不检,李春芳在责难逃。
堂堂一国首辅,当然不能轻易就去了,皇帝一面斥责王祯的轻率妄言,一面下旨安慰李春芳。但紧接着,程文、宋之韩等人,又拿前年胡宗宪的案子说事儿,直指李春芳在里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李春芳本来就心灰意懒。这下愈发不堪丑诋,遂于一月之内连上五道奏疏乞休,见其去意坚决,皇帝只能批准……
高阁老复出短短不到半年,便有三位阁老黯然下课,其战斗力之强悍,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只是现如今”内阁剩下的大臣。依次是沈默、张居正、高仪、高拱,虽然从第七变成了第四,但甩尾巴还是甩尾巴。
要想当上首辅,高阁老似乎还得再接再砺呢。
日益庞大的高党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叫嚷着要为高阁老连下三城。将他送上首辅的宝座!
但是,似乎,大概,如果按照规矩的话。现在该轮到沈阁老来当这个首辅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当然不会当这叮,首辅……。。难得的休沐日”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尚无热浪袭人:huā木扶疏、浓荫匝地,正是京城最好的时节。
沈府huā园,右角山墙下。有一个藤蔓葳蕤的葡萄架。架下砖地上才一张茶几,两把竹椅。茶几上摆着整套的茶具、茶几前搁着个烧水的小泥炉。竹椅上坐着两今年纪相差很大的男子,但方才说出那句“不当首辅,的,却是那今年轻些的男子。太子太保、中极殿大学士、大明次辅沈默。
而那今年纪大些,穿一身儒服、面容清矍,好似教书先生似的老者,乃是太子少傅、东阁大学士高仪。听了沈默的话,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茶盅出神。
说起来,高仪的身份很是耐人寻味”他是淅江人。当年沈默在杭州中解元前后,他正在家中养病,时常出席各种文会,还指导过他关于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两人在那时便有了不浅的交情。
但也正因为当初那层亦师亦友的关系。使高仪一直无法像别得官员那样,不顾形象的投向这位彗星般崛起的青年人,然而他的家族”又处在沈党权力最核心的地域,早就被沈默绑上了战车。这种复杂的关系,让高仪和沈党的关系”就像还没有捅破窗户纸的狗男女。
虽然已经千肯万肯,却还要故作矜持”游离在沈党的圈子之外。
然而这次沈党得到一个珍贵的入阁名额。沈默却毫不犹豫的将这个得来不易的名额给了他,这让被徐阶排挤。本以为此生仕途无望的高仪感激莫名。虽然这位高阁老仍保持着当初在杭州时的清高。但毫无疑问。已经和沈默坐在一条船上了。
当时高仪还不明白,沈默为何会垂青自己,然而时至今日,他终于在感叹于对方的远见卓识之际,明白了沈默的用意……
因为他与高拱同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年纪也与高拱相仿,是高拱几个难得看上眼的同年之一。随着高拱强势复出,如秋风般横扫内阁,这份陈年的友谊,就显得更才价值了。
不过高仪虽然看上去像一位优雅的学者。但他并不是李春芳那种一味的妥协退缩,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当年,高仪由南京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升调北京,担任礼部尚书一职。甫一接任,便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大事……先帝因为崇道,养了很多无用的方士,而且这些人都在太常寺挂职领取傣禄,自恃皇上恩宠,平日里为所欲为,甚至凌辱朝官,无人敢管。
高仪看不过眼,调查取证后,便给嘉靖皇帝上了一本,要求友常寺裁汰冗员四十八人,并开列了应被裁汰的名单附后。他所指出的“冗员”几乎全是嘉靖皇帝身边的方士。这是一个谁也不敢捅的马蜂窝,偏偏被这个有名的,好好先生,给捅了。一时间大家都对高仪刮目相看。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看到这份奏折。嘉靖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