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官居一品> 第七八九章 灵济宫(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八九章 灵济宫(中)(3 / 3)

垒起一座高高的四方石台”名曰“讲经台”这里原先是道士们为信徒讲经之处,但现台上台下,全都是穿儒袍的书生,已经见不到穿道袍的牛鼻子了……虽然刚过年,但场仍有近两千名热心听众,从辰时开始,听几位学者宣讲自己的心学体会。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但凡敢登上这灵济宫讲台的,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辈。讲解起经义来”真可谓是舌粲莲huā、口若悬河。无论是就句论句的诠解经义,还是从前人经典向外推演,皆说得脉络分明”饶有意。将那幽微玄奥的心学经义,讲得精妙无比,令场众人听得目眩神迷。

听众们能感觉出来”今日讲学的几位都特卖力,让知道沈默今日将登台的人们,不禁为他暗暗捏把汗。他前面登场的这些大牛,各个飞huā粲齿,妙句连珠,倒让从没上过台的沈大人如何与他们相比?

就众人的担忧”轮到沈默了。他翩然走上台来”端坐蒲团之上”还未开。”众人便放下心来。因为他的气场已经笼罩住了全场。峨冠博带”衣袂飘飘”面色从容,气定神闲,这绝不会是初次登台的菜鸟。那是当然,当年国子监、苏州府学,沈默不管多忙”都会亲自授课,像这次不过是场面大一些,人多一些而已”没什么不同。

于是这个冬日的傍午,沈默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讲学。松风坪上回荡着他清朗的声音:“阳明夫子学,以良知为宗。每与门人论学”提四句为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学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盖因夫子谓:,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若执着师门权法以为定本,未免滞于言诠”亦非善学也。故小子斗胆”亦自证一篇”贻笑大方……”,只“我王学号称,良知之学”然何谓良知?,本体,即是,良知”“功夫,即是,致良知,。然而我等后学,却分化成了,本体派,与“功夫派,。本体派只重本体”认为“良知不需学不需虑,终日学,只是复它不学之体,终日虑,只是复它不虑之体。,讲的是无功夫真功夫。功夫派则注重由工夫而悟本体,但对本体的重要性有所忽略。”

“然而夫子曰:“合着本体的是功夫,做得功夫的方识本体。,世间哪有现成的本体?良知非万死工夫断不能生也,不是现成可得。是以不下功夫,不得良知,不悟本体。“功夫,必合“本体”“本体,不离,做功夫”,二者是即一即二的关系。而并非一体。”沈默的声调提高,清啸一声道:“故曰:,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这才是夫子之真谛!”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因为〖〗国哲学史上,无论是老庄的“道,论,玄学的,贵无,论,还是宋明时期的心本论,都将作为本体的,道”,理”,心,视为,先天地生”,长于上古不为老”“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超时空永恒不变之物。而沈默所言虽皆源出于王守仁之心学,但并未将,心,执为一成不变之物!而是看成是变化和展的。

其实”他所说的心”是认识的主体:本体”是本然状态;工夫”乃指主观努力和体会。而他的意思是”人的认识本来不存天生具有的〖道〗德意识或任何知识,做学问不要执定成局,而要充分挥心的认识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认识、把握真理。

工夫即本体”。这一命题把〖道〗德意识及知识看作后天学习和践履的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