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官居一品> 第三九一章 吴淞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九一章 吴淞江(1 / 3)

第二天,吴县二十几位头面人物,应邀登上了官府的福船,虽说是府尊大人邀请游江,但大伙都心知肚明,这是勘探将来开埠后的水道。

当初选择开埠城市时,因为不能选择沿海港口,所以必须一个距离适宜,安全与便捷均能照顾到的内陆城市开设,经过一番调研后,沈默选择了苏州,除了其工商业达,人们的观念比较潮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条吴淞江。

吴淞江唐时阔二十里,到国初也有二里之宽,应该有承担运输大动脉的条件。其全长近三里,源出太湖,穿过京杭大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城、吴县、昆山、嘉定,然后入松江府青浦县,上海县白渡桥附近注入长江,后由太仓州出东海口通过这条四通八达的黄金水路,除了可以直通海外,还可将富庶的江南地区和闽浙鲁晋等达省份相连。

这些情况,都是沈默比照着地图和方志,一点点摸出来的,仅从纸面上看,无懈可击,剩下的就是这次实地考察了,如果问题不大,便可以向众人宣车开埠的日程表了。

于是晨风,我们的未来市舶司提举大人,携带者半个苏州城的头面人物,登上了此次探勘的五层大福船……这也是一时能找到大的船只,且为了达到测试效果,下面数层对面了一筐筐的石块,用有经验老船工的话,已经达到一般海船的吃水了。

众人从运河码头出,先舱内用过沈默招待的早点,等到了太阳升起,船已经出了苏州,大家也归有光的招呼下,来到顶层的平台上,摆满了水果点心的桌边坐下,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观望四下景致,但见江水清、桃花红、菜花黄、垂柳绿、轻风暖、阳光媚,一片江南好春光……众人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们住的园子收纳山水、巧夺天工,但比起这真正的自然风光,还是要逊色许多的。

一时间,众位缙绅心旷神怡,高谈阔论,吟诗作对,真把这次出行当成郊游了。

但沈默的心情却没那么好,因为一出来苏州城他便现,吴淞江没有书上记载的那么宽阔……充其量不过四五里宽的样子,水深也很一般,能明显感觉出,大船行驶面上,确实有些吃力。

不过还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他才没把担忧表现脸上,但没过多长时间,便再也坐不住,站起来走到边上,扶着栏杆往外看去。

一见府尊大人如此,欢声笑语自然戛然而止,众人也纷纷起身,围了上去,跟着沈默的目光往前看,只见江面比出城时又窄了不少!

这时,下面的水手上来请示道:“大人,水道淤塞的太厉害,我们必须要丢弃船上的石头了,不然无法行进。”

沈默郁闷的点点头,答应了这请求。

~~~~~~~~~~~~~~~~~~~~~~~~~~~~~~~~~~~~~~~~~~~~~~~~~~~~~~~~~~~~~~~~~~~~~~~

一筐筐石头从船上投入江,减轻了大船的重量,这才缓缓向前通行;但没走出二十里去,水手又上来请示,还得继续减重。

就这样扔一些走一段,走一段扔一些,终于到了下午时,再也没法前进了――江面缩减到只有二十丈宽,深虽然不详,但已经无法托起如此大船来了!

沈默双手攥着栏杆,面色变得煞白如纸,两眼看似?望江面,实则已经失去了焦距……心只有一个声音,无力呻吟道:‘不应该这样,不应该啊!’

书上说,太湖之广三万千顷,入海之道,独此一路。北宋郏侨道:‘吴松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地方志载唐时河口阔达二十里,北宋时尚阔里,元代国初狭处犹广二里!

果然是信书不如无书,沈默怎么也想不到,偌大太湖唯一宣泄之道,竟然如此狭窄,几成沟壑!!

“这下可如何是好?”众人也是面面相觑,虽然生于斯长于斯,可他们也就是对苏州城附近了若指掌,稍微下游一点便两眼抓瞎,还有人问道:“这是到哪儿了?”

“昆山县境内。”一个苍凉的声音响起,将众人的目光全都引过去。是苏州推官归有光。

只见他双手撑着栏杆,目光含着泪花道:“大人,当初您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是嘉定。其实嘉定只是属下全家的寓居之所,这里才是我的家乡,我的生长之地。”

“呵呵,是吗?”沈默笑问道:“为什么不昆山住了呢?”其实他对归有光的突兀插言有些不快,但凭着两人的融洽关系,该力挺时还是要挺他的。

便听归有光道:“嘉靖二十一年,太湖大水,整个昆山都被淹了,灾后瘟疫横行,十室空,待不下去了,只好背井离乡,到嘉定避难。这些年,年年洪峰,昆山年年险情不断,寒家只好一直嘉定住下去了。”

沈默问众人道:“别的县也这样吗?”

众人黯然点头道:“太湖之广三万千顷,入海之道,独此一路,每逢雨季,湖水高涨,宣泄而下,包括苏州城内的府县,大都被淹,几乎是年年如此,昆山低洼,是遭灾严重,所以才有‘叫花昆山’之说。”

看看狭窄的河面,沈默轻声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