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官居一品> 第三六四章李默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六四章李默之死……(3 / 3)

不知道,此人岂止是不解风情这么简单?此人的仇敌名单上,死鬼仇鸾只能排第二,第一位的位子永远是属于他严阁老的!

要问两人有什么仇?没有私仇,只有公愤!

把此人招进京城,简直是给自己找了个**包……

严阁老没有前后眼,还想不到会有多大的麻烦,要不肯定直接让杨继盛人间蒸。

收拾下心怀,他便请李本进来……李本,本名吕本,冒姓李,绍兴余姚人。嘉靖十一年进士。他是嘉靖二十八年夏言弃市后入阁的,多少年严嵩的淫威之下,早已经俯耳,惟命是从,丝毫也不敢违逆了。

没营养的寒暄之后,严嵩道出了找他来的目地,要他上书提请京察。

李本吃惊道:“现已经是月了,转过年去就是例行京察,有必要费这个劲吗?”

“有。”严嵩点头道,却也不说明原因。他十分了解‘冲动而感性,嬗变而聪明’的嘉靖皇帝,知道如果不接着皇帝盛怒的劲头,趁热打铁,造成既成事实的话。恐怕等过一阵子,皇帝气一消,回过神来,还是会找个跟他作对的吏部尚书,到时候再想扫除异己,培植党羽,可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也有这半年严党失血过多,急需恢复元气的因素所。

李本只是傀儡,没必要跟他什么都说明白,严嵩便从桌上拿起一份奏疏道:“你回去看看,没问题的话就抄了递上去,皇上肯定会准奏……还会夸奖你的。”

李本知道严嵩只是借用自己的职务罢了,无可奈何的行礼,拿着那份东西便出去了。

第二天,嘉靖帝边看到了兼管吏部大学士李本的奏疏,请求考察两京卿、长贰府寺等衙门堂官及各总督巡抚……本朝督抚名义上都是京官,只是长期派驻地方罢了。

嘉靖看那奏疏上写道:‘近者当事之臣(也就是李默),内外用人,不论贤否,动以爱憎为用舍,徇私纳贿,祗取充位,是以庶绩日靡,南北皆乱。陛下圣意,屡数易,即有龊龊自保之士,鲜能分主忧者。臣闻琴瑟不调,改弦张;狼莠不除,嘉谷不生。故用人去不肖。夫大臣者,小臣之马也,大臣不职则小臣靡然从之,故去不肖者先大臣矣。’

这份奏疏其实是严世蕃原创的,他将矛头直接指向两京一十三省的红袍高官,检出异己之意昭然若揭。但巧妙的将李默扯了进来,说朝廷以前乱套,都是因为李默任人唯亲,所用非人的缘故。

一下子让正气头上的嘉靖帝,相信了这种狗屁说法。还夸奖李本‘忠诚报国’,命其全权办理此事。

于是,李本将朝大员一一十三人划分为三等。上等二十八人,吴鹏、赵华、严世蕃等;等七十人,鄢懋卿、徐履祥等;下等十五人,即理当斥罢者则是南京吏部尚书杨行、南京礼部尚书葛守礼、户部右侍郎马全、兵部左侍郎王忬、刑部右侍郎郑大同、工部左侍郎郭鋆等十五人,十五人只有一半是李默提拔而起,其余则是不肯依附严党的正直之士。

李本之前从未管过吏部,现也不过是刚刚管事几天而已,怎么就一下子把一一十三位大员摸得清清楚楚了呢?其没什么奥妙,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只不过奉的不是嘉靖,而是严嵩罢了。

按律上等可酌情升迁,等留用,下等谪黜。如果嘉靖批了这份名单,从此天下,就真没有与严嵩争锋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