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ì本等国的支持,全国不少地方督军在徐州也和我碰过面,曾明确表示赞成,如何办不得?”张勋不以为然地道,“再说事情到了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是真败了,哪怕帝制只是昙花一现,我就是死也甘愿。”
张勋说这话也是有点依仗的,běi jīng加上徐州的军队接近三万人,只要能在běi jīng站住阵脚一段时间,将几个冒头出来反对的人打压下去,那些地方上观望的督军有可能随时会投靠过来。
民国成立不过几年,清朝帝制的思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若是再过个十年八年,民国深入人心,可就再也没有希望了,虽然自己的部将里面有些不对的声音,张勋自忖只要自己决定了,即使某几个人心里有点想法,但也还是会按命令办事。
既然张勋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苏锡麟再劝也是白搭了。
“王士珍几人来了没有?江朝忠几人来了没有?”张勋问道。
“已经来了,刚到没多久。”苏锡麟道。
张勋点头道,“让他们稍坐,我换身衣服就去。”
“还是辫帅的能量大啊,前段rì子总统府和国务院争来争去,辫帅一带兵进京两边都息了火。”běi jīngjǐng备副总司令,陈光远看到张勋进来,连忙起身笑道。
倒是王士珍,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并不眼花,看到张勋身上那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前清朝服,顿时有些诧异地道:“少轩兄,你这是?”
张勋已经换上了在清朝时期的官服,龙行虎步,在王士珍,江朝忠,陈光远,还有吴炳湖几人身前道:“本帅此次带兵进京,并非为了某个人的调停而来。”
“那辫帅所为何事?”王士珍一见这种架势,换了称呼道。
张勋道:“为了圣上复位,光复大清江山。”
这一句话扔出来,震得王士珍几人晕乎乎的。
张勋不等几人反应过来,接着道:“本帅此次进京,已经谒见过圣上,并且与康有为,肃清王等人商议好,明晨běi jīng开始悬挂龙旗,请圣上复位。诸位意下如何?”
陈光远,江朝忠,吴炳湖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最后还是王士珍问道,“外交部和各省督军的态度辫帅可曾弄清了?”
“这个各位勿需担心,外交上没有问题,至于各省督军,本帅在徐州召开会议的时候,也曾明确表示过支持。当时段总理,冯督军等人都有派代表参加。”
听到这里王士珍几人都不说话了,空口白牙,张勋说的哪能全去信。
张勋见几人没反应,于是厉声道:“我意已决,你们若是同意,便大开城门,让我带部进城,若是不从,还请速速回城,整顿兵马,决一死战。咱们来个玉石俱焚。”
王士珍几人不敢再说什么,张勋虽然外界传言比较忠厚,但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屹立清末,民初这么久权势一rì浓过一势,又哪里真的是忠厚之辈,王士珍敢肯定,只要摇头说不,恐怕今晚走不出张勋的军营了。
眼下张勋的5千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各地的军队赶到还需要时间,若真把běi jīng城打烂,太可惜了。于是几人半推半就下,便同意了张勋的意见。
张勋大喜道,“有几位相助,大事成已。圣上复拉之后,必不负诸位。”
陈光远心里发苦,眼下这种局势,他才不想去当清朝的官。
已经确定下来,张勋并未休息,而是带着所部兵马,尽数进驻京城,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
凌晨3时左右,于1912年2月12rì宣布退位、才12岁的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帝师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王士珍一干人等。
张勋见小皇帝坐上了龙椅,便立即甩开马蹄袖,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头磕得蹦蹦响。
接着由张勋奏请复辟说:“(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才能稳定眼下的乱世。”
溥仪按照陈宝琛的指点表示谦让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
张勋立即道:“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指康熙)也是年少即位嘛。”
溥仪连忙又按照陈宝琛的嘱咐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
张勋、康有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大声疾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张勋派清室旧臣梁鼎芬等人带着小皇帝赐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诏书和康有为预先代写的“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奏折,五更梁鼎芬叩开总统府的门。
“这是谁一大早就跑过来,还让不让人休息了。”黎元洪揉了揉腥松的睡眼。在妻室的侍候下穿起衣服,搓了搓脸夹提神。
“鄙人梁鼎芬,见过黎先生。”总统府的灯炮质量比较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