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恺撒帝国后方人心惶惶的混乱状态相比,南疆军占领区的情况要平静得多,这无疑要归功于龙在田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
龙在田在占领地域进行的行政工作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占领区的人力物力形成战斗力非常快;其二是南疆军的军政虽然苛刻,但却没有发生反抗它的群众性的集体行动和起义军。
所谓形成战斗力快,是指行政组织的建立和它的职能发挥的快,龙在田在这方面采取了不少有力的措施。
他预先将在恺撒帝国潜伏的间谍培育成占领区军政要员,而且加以组织(注:成为贝福城城主的赤海牙就是恺撒帝国土生土长的商人)。这些机关跟随军队进入现地,迅速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机构。例如七月十日进驻纳尔城的“三千居民”,就是其组织之一例。由此占领区的五大首脑都能够直接利用潜伏的间谍,所以各项政策可以迅速地贯彻到基层。
他还部署预有准备的治安部队作为军政部的强力后盾。所谓的治安部队约两万四千人,编成为十二个团四十八个营,基干人员由南疆人担任,其他人员集中了当地的间谍、义勇军、支持南疆军的人和格米亚商会成员。装备除步弩外还有铁制棍棒、刀、枪等,但当时靠近第一线奇纳城的第十治安团、凡登城的第十二治安团等装备有轻机弩等武器,也偶尔执行临时的战斗任务。
而在一般的治安署之上,龙在田又设立了职能各异且独特的检察组织。作为占领区的检察组织,即有五种类型机关:监察厅是监察治安署送来的犯人,重要犯人要负责送预审厅,换句话说,类似临时刑部衙门;预审厅检察重要犯人;检事厅检察思想犯;安全厅处理政治和军事犯;禁卫厅类似铁血卫和新月卫,是占领区军政部直属的最高检察机构。这个检察网的基层,配置到各村落和街道,结合密告制度(注:密告制度是鼓励和奖赏密告的制度。南疆军组织了铁血少年团,通过有宣传才能的铁血卫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居民组织(注:类似居民联保组织)的建立,负责监视居民和揭发反对分子。这个检察网同样利用格米亚商会和支持南疆军的人,在掌握地方行政实权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通过上述组织进行了充分准备工作之后,七月中旬——八月初,选出了区、城、镇、村、街各级管委会成员,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行政体制。于是这样就在占领区内,转瞬间建立起来了南疆军领导态势,在恺撒国民的头上扣上了牢不可破的枷锁。结果,恺撒百姓受到村、街等管委会控制,受到治安部队和各种检察组织的注意,受到秘探和格米亚分会,或者自己的儿女的监视,弄得束手无策。不久之后,积极为南疆军工作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人力的动员方面则以征兵、劳役、赋役建立各种组织形式,不问男女老少,占领区内的恺撒人都成了动员对象。
征兵从七月中旬开始。最初是志愿制,应募资格为祖籍南疆及作为政治犯被投入监狱者等积极分子,年龄以十六——二十五岁为限,是少而精的原则。符合条件的人,像是在这里重塑人生一样勇敢地应募了。这是第一次招募。
然而到七月末兵员损失不断增加,开始了第二次招募。这次以群众誓师大会的名义让到会的青年们以独特的全场一致通过形式参加义勇军的决议,当场填写参加志愿书,年龄也增加到三十岁。不久,人员集中不起来了,又改为第三次招募,以村庄、街道为单位,以义勇军应募者欢送会等名义召开集会,使参加集会的三十五岁以下青壮年志愿参军。而且,在第四次招募时宣传:“招募已经结束”,要百姓们放心,可是不久之后,又开始了第五次招募……
这样被招募的人数上升到约四十七万人。被招募的人作为士兵、劳役使用。作为士兵被送往第一线的人,推算为六~十二万人,准确数目不清楚。然而,到了八月末和九月,前线三分之一的兵员是从占领区招募的,以此类推,南疆军经常有三~四万恺撒人在服役。还有近二十万民工作为运输人力使用。
另外,南疆军喜欢用服役制度。各村、街按人口比例提供民工,用以打扫战场、架桥、构筑阵地、运输、防疫和水道修理等。据说,青壮年都躲藏起来或招募没了,所以多是妇女和老人。这个制度无需对民工进行管理,所以很方便。
居民组织是按村街的居民组等地区性单位,和按铁血青年团、铁血女子青年团及原来的各业行会等职能单位组织起来的,每个人都要参加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以集会、义务劳动的名义服劳役。而且,转瞬间成为南疆军坚实后盾的铁血青年团和女子青年团的青年男女就要作为人力、物力动员执行机构的成员开展工作了。
这样,被动员服兵役和服劳役的人数,大致达到百万人。在以往的战争中,直接使用占领地的居民作为战斗力的例子并不多,在波塞冬要塞——四城占领区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南疆人口实在是非常有限,而且根本不可能把他们迁徙到国外来工作。
而和人力动员一样,物力的动员也很彻底。南疆军采取的最初经济政策是粮食的控制,即建立供给制和配给制。粮食